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8-1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·表面等离子体技术应用 | 第11-15页 |
·通过孔径结构实现辐射传输 | 第12页 |
·纳米光刻 | 第12页 |
·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| 第12-13页 |
·光谱学和传感技术应用 | 第13页 |
·亚波长光学器件 | 第13-14页 |
·解决新能源 | 第14页 |
·治疗癌症 | 第14页 |
·隐身技术 | 第14-15页 |
·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| 第15-16页 |
·论文研究结构及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表面等离子体原理 | 第18-31页 |
·表面等离子体科学发展史 | 第18-20页 |
·金属和介质交界面的电磁波 | 第20-26页 |
·表面等离子体极化波 | 第20-23页 |
·表面等离子体 | 第23-25页 |
·金属层置于介质层上 | 第25-26页 |
·表面等离子体极化波的激发 | 第26-30页 |
·棱镜方式 | 第27-28页 |
·利用衍射效应的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采用近场激发的方式 | 第29页 |
·采用波导结构 | 第29-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表面等离子体极化波导分析 | 第31-37页 |
·波导中金属和介质的波动方程 | 第31-32页 |
·介电常数 | 第32-33页 |
·归一化传播常数及传播长度 | 第33页 |
·侧向场限制 | 第33-34页 |
·品质因数 | 第34-35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新型介质加载表面等离子体极化波导结构的提出和特性分析 | 第37-51页 |
·椭圆型介质加载等离子体极化波导 | 第37-41页 |
·结构的提出和场分布 | 第37-38页 |
·基模特性 | 第38-39页 |
·侧向模式场限制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品质因数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双金属层介质加载表面等离子体极化波导特性研究 | 第41-47页 |
·结构的提出和场分布 | 第42-43页 |
·结果和讨论 | 第43-47页 |
·新型介质加载表面等离子体极化波导的潜在应用展望 | 第47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加工误差对介质加载表面等离子体极化波导传输特性的影响 | 第51-59页 |
·产生误差的常见结构和场的分布 | 第51-53页 |
·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53-58页 |
·基模特性 | 第53-54页 |
·加工偏差对传播长度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·侧向场限制分析 | 第56-57页 |
·品质因数分析 | 第57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59-60页 |
·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