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

网络舆情的发展概况及其引导艺术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绪论第8-12页
   ·课题的来源及选择本课题的指导思想第8页
   ·前人研究取得的成果,存在的问题,当前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自 己的见解第8-10页
     ·网络舆情的形成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第9页
     ·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个案研究第9-10页
     ·网络舆情的引导和调控研究第10页
   ·本课题研究的内容、目的和意义第10-12页
第1章 网络舆情的特点第12-18页
   ·网络舆情的定义第12页
   ·网络舆情的特点第12-18页
     ·信息覆盖面广,受众数量大第12-14页
     ·传播速度快,渗透性强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集聚性第15-17页
     ·约束力小,自由度大第17-18页
第2章 网络舆情的形成及发展第18-26页
   ·网络舆情的形成第18-20页
   ·网络舆情的发展第20-21页
   ·“5.12 汶川地震”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发展分析第21-26页
     ·第一部分:事情发展的四个阶段第21-24页
     ·第二部分:总结分析第24-26页
第3章 网络舆情的影响及典型案例研究第26-32页
   ·“艳照门”事件的发展过程第26-29页
   ·网络舆情的影响第29-32页
     ·网络舆情对伦理道德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网络舆情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30-32页
第4章 网络舆情的引导第32-41页
   ·从媒介管理上引导第32-37页
     ·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,确保网络舆论客观实际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加强管理,健全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实行网络编辑问责制,加强网络“把关人”队伍建设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利用主流媒体,正确引导网络舆情走向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建立网络舆情预警系统,及时回应并解决相关问题第36-37页
   ·从网络受众上引导第37-41页
     ·重视舆论影响,利用网络媒体中的“意见领袖”充分发挥网络舆情各项功能第37-38页
     ·规范网络实名化,加强约束力,消除网络不良言论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把网络道德培养纳入义务教育体系,提高网民素质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宣传网民典范,树立网络道德标杆第40-41页
结语第41-42页
注释第42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6页
致谢第46-47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探析
下一篇: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青年个性发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