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32页 |
| ·引言 | 第12-13页 |
| ·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概述 | 第13-15页 |
| ·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 | 第15-18页 |
| ·聚丙烯腈的合成 | 第16-17页 |
| ·聚丙烯腈原丝的制备 | 第17-18页 |
| ·提高碳纤维性能的新方法 | 第18-21页 |
| ·降低碱金属离子的含量 | 第18-19页 |
| ·设计理想的共聚单体和含量 | 第19页 |
| ·干-湿法纺丝和蒸汽牵伸 | 第19-21页 |
| ·PAN分子量对原丝及碳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 | 第21-23页 |
| ·高平均分子量聚丙烯腈的制备 | 第23-25页 |
| ·混合溶剂的自由基聚合 | 第23-24页 |
| ·水相悬浮聚合 | 第24页 |
| ·反相乳液聚合 | 第24-25页 |
| ·离子聚合 | 第25页 |
| ·紫外线辐射聚合 | 第25页 |
| ·高分子量聚丙烯腈的流变性与可纺性 | 第25-26页 |
| ·流变性能 | 第25页 |
| ·可纺性能 | 第25-26页 |
| ·国内外碳纤维用PAN研究状况 | 第26-30页 |
| ·PAN的聚合方法 | 第26-28页 |
| ·PAN聚合的溶剂选择 | 第28-29页 |
| ·丙烯酰胺作为共聚单体的研究状况 | 第29-30页 |
| 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0-32页 |
|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分析表征 | 第32-38页 |
| ·实验原材料 | 第32页 |
| ·实验设备 | 第32-33页 |
| ·聚丙烯腈的溶液聚合 | 第33-35页 |
| ·聚合方法 | 第33页 |
| ·配料计算 | 第33-34页 |
| ·丙烯酰胺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| 第34页 |
| ·共聚物微观结构的理论控制 | 第34-35页 |
| ·测试表征方法 | 第35-38页 |
| ·转化率的测定 | 第35页 |
| ·粘均分子量的测定 | 第35-36页 |
| ·元素分析 | 第36-37页 |
| 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37页 |
| ·核磁共振分析 | 第37页 |
| ·亲水性表征 | 第37-38页 |
|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38-57页 |
| ·前言 | 第38-41页 |
| ·聚合工艺参数对AN-AM共聚合及产物微观结构的影响 | 第41-52页 |
| ·单体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| ·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| ·单体配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| ·引发剂浓度和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·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| ·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| ·搅拌速率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| ·丙烯酸胺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及产物结构剖析 | 第52-56页 |
| ·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表征 | 第52-53页 |
| ·聚合物的~1H NMR分析 | 第53-54页 |
| ·丙烯腈-丙烯酰胺共聚合行为 | 第54-55页 |
| ·PAN的亲水性表征 | 第55-5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第四章 展望与结论 | 第57-58页 |
| ·论文主要结论 | 第57页 |
| ·论文主要创新点 | 第57页 |
| ·进一步工作设想 | 第57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7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67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7-68页 |
| 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