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综合评价及应用研究
| 摘要 | 第1-12页 |
| ABSTRACT | 第12-14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2页 |
| ·本文研究背景 | 第14-15页 |
| ·课题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21页 |
| ·国外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| ·国内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1-22页 |
| 第二章 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构成 | 第22-29页 |
| ·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的概念 | 第22-24页 |
| ·地震应急的概念 | 第22页 |
| ·对救援的几种理解 | 第22-23页 |
| ·应急救援 | 第23页 |
| ·能力的概念 | 第23页 |
| ·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的概念 | 第23-24页 |
| ·标准救援队 | 第24-26页 |
| ·标准救援队的概念 | 第24页 |
| ·标准救援队模型及其组成 | 第24-26页 |
| ·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队能力评价要素 | 第26-29页 |
| ·救援队救援能力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| 第26-27页 |
| ·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确定 | 第27-29页 |
| 第三章 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9-40页 |
| ·救援队组织结构与人员数量 | 第29-30页 |
| ·救援队组织结构 | 第29-30页 |
| ·救援队人员数量 | 第30页 |
| ·救援指挥控制系统 | 第30-32页 |
| ·救援指挥 | 第30-31页 |
| ·救援任务管理 | 第31页 |
| ·通信协调 | 第31-32页 |
| ·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 | 第32页 |
| ·救援队行动能力 | 第32-37页 |
| ·有害物质的识别与处置 | 第32页 |
| ·建筑结构识别 | 第32-33页 |
| ·工作程序 | 第33页 |
| ·搜救系统 | 第33-35页 |
| ·反应时间 | 第35-36页 |
| ·医疗能力 | 第36页 |
| ·安全能力 | 第36-37页 |
| ·通信 | 第37页 |
| ·行动支持 | 第37页 |
| ·救援队支援能力 | 第37-38页 |
| ·人力支援 | 第37-38页 |
| ·物力支援 | 第38页 |
| ·技术支援 | 第38页 |
| ·救援队保障能力 | 第38-40页 |
| ·装备保障 | 第38-39页 |
| ·生活保障 | 第39页 |
| ·技术保障 | 第39-40页 |
| 第四章 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指标体系综合评价 | 第40-73页 |
| ·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| 第40-41页 |
| ·国内外综合评价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| 第41-46页 |
| ·德尔菲法 | 第41-42页 |
| ·BP神经网络 | 第42-43页 |
| ·数据包络分析法(DEA) | 第43-44页 |
| ·层次分析法 | 第44页 |
| ·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| 第44页 |
| ·灰色评价理论 | 第44-45页 |
| ·主成分分析法 | 第45页 |
| ·TOPSIS法 | 第45-46页 |
| ·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方法的选择 | 第46-49页 |
| ·几种评价方法优缺点比较 | 第46页 |
| ·评价方法的确定 | 第46-47页 |
| ·AHP——模糊综合评价法 | 第47-49页 |
| 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| 第49-70页 |
| ·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| 第49-51页 |
| ·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51-70页 |
| ·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70-73页 |
| 第五章 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综合评价的应用 | 第73-83页 |
| ·地震救援队基本情况 | 第73-74页 |
| ·救援能力评价前的准备 | 第74-76页 |
| ·评测对象的选取 | 第74页 |
| ·组建评测专家组 | 第74页 |
| ·确定评测的内容 | 第74-75页 |
| ·评测实施的过程设计 | 第75-76页 |
| ·救援能力评价的实施及数据统计 | 第76-83页 |
| ·指挥控制系统测评 | 第76-79页 |
| ·救援行动能力测评 | 第79-83页 |
| 结束语 | 第83-84页 |
| 致谢 | 第84-8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5-88页 |
|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88-89页 |
| 附录A 判断矩阵打分表及解释 | 第89-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