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保护管理论文--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--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

珠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--基于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

摘要第1-11页
Abstract第11-13页
导论第13-18页
 一、研究缘由及意义第13-14页
  (一) 珠江生态问题严峻第13页
  (二) 珠江实施有效生态补偿机制势在必行第13-14页
  (三) 当前珠江流域补偿机制面临诸多棘手问题第14页
 二、文献综述与理论借鉴第14-16页
  (一) 国外研究状况第14-15页
  (二) 国内研究状况第15-16页
 三、主要观点及结论第16-17页
 四、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第17-18页
  (一) 研究方法第17页
  (二) 文章结构第17-18页
第一章 生态补偿的理论综述第18-28页
 第一节 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第18-22页
  一、生态补偿的含义第18页
  二、生态价值理论第18-19页
  三、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9页
  四、公共物品理论第19页
  五、经济外部性理论第19-22页
  六、外部性的科斯解第22页
 第二节 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理论第22-28页
  一、流域补偿的主体第23页
  二、流域补偿的对象第23页
   (一) 水源地生态环境的建设者第23页
   (二) 水源污染的受害者第23页
  三、流域补偿的原则第23-24页
   (一) 公正原则第23-24页
   (二) 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相结合原则第24页
   (三) 水质和水量相结合的原则第24页
  四、补偿标准第24-28页
   (一) 机会成本法第24-25页
   (二) 生态服务价值法第25-26页
   (三) 跨区域河流污染补偿办法第26-28页
第二章 当前珠江流域生态补偿实施情况及问题分析第28-39页
 第一节 珠江流域生态问题严峻,实施有效补偿机制势在必行第28-30页
  一、生态危机制约珠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第28-29页
   (一) 水量减少,引发咸潮第29页
   (二) 水质下降,污染严重第29页
   (三) 水土流失,灾害频繁第29页
  二、生态补偿是珠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第29-30页
 第二节 当前珠江流域生态补偿总体实施情况分析第30-35页
  一、广东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第30-32页
   (一) 财政转移支付政策、补贴政策第30-31页
   (二) 资源与环境容量有偿使用政策第31-32页
  二、广西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第32-33页
   (一) 退耕还林,实施珠江防护林工程第32页
   (二) 对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第32-33页
  三、云南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第33-34页
   (一) 实施珠江防护林工程第33页
   (二) 对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第33-34页
   (三) 开展地方性电力生态补偿第34页
  四、贵州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第34-35页
   (一) 对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第34页
   (二) 试点国家赎买人造公益林第34-35页
  五、江西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第35页
   (一) 对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第35页
   (二) 对东江源区实施生态补偿第35页
 第三节 珠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5-39页
  一、补偿途径单一,市场补偿制度尚不成熟第35-36页
  二、补偿方式简单第36页
  三、条块分割缺乏协调性第36-37页
  四、补偿标准难于确定第37页
  五、相关的法律制度存在操作困难第37-39页
   (一) 生态补偿主体不明确第37-38页
   (二) 生态补偿方式较单一第38页
   (三) 生态补偿管理不规范第38页
   (四) 生态补偿标准不明确第38-39页
第三章 构建全方位的珠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第39-54页
 第一节 完善法律法规,明确补偿责任和义务第39-41页
  一、建立完善的流域管理体制第39页
  二、构建流域环境权交易市场第39-40页
  三、完善流域财政收支制度第40-41页
 第二节 完善管理体制,实施绿色GDP 核算第41-42页
  一、传统GDP 核算方式的弊端第41-42页
  二、当前环保部门管理制度的缺陷第42页
  三、建立绿色GDP 核算制度第42页
 第三节 建立健全流域统筹管理机制第42-43页
  一、建立生态补偿联席会议制度第42页
  二、完善流域管理委员会职能第42-43页
 第四节 加大政府投入,健全融资机制第43-47页
  一、征收生态补偿税第43-44页
  二、建立流域生态补偿专项基金第44-47页
   (一) 建立专项基金的必要性第44页
   (二) 专项基金的补偿标准第44-47页
  三、实行信贷优惠第47页
  四、引进国外资金和项目第47页
 第五节 引入市场机制,筹集补偿资金第47-51页
  一、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第47-49页
   (一) 排污权交易制度第47-48页
   (二) 排污权交易的经济效果第48页
   (三) 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应做的工作第48-49页
  二、实施水权交易政策第49-50页
   (一) 水权交易政策第49页
   (二) 东阳和义乌的水权交易实践第49页
   (三) 引入省际水质断面交接标准第49-50页
   (四) 实施水权交易,补偿上游第50页
  三、探索“流域环境协议”模式第50-51页
 第六节 开展流域“异地开发”实践第51-52页
  一、流域“异地开发”第51页
  二、可以借鉴的两种“异地开发”模式第51-52页
  三、建立和完善珠江流域水源地保护“异地开发”模式第52页
 第七节 引入智力补偿方式第52-53页
  一、智力补偿第52页
  二、“造血式”补偿需要技术、项目、人才的补偿第52-53页
 第八节 社区参与,实现生态补偿与农民生产相结合第53-54页
  一、经济补助未必是生态补偿的最好形式第53页
  二、美国的流域补偿经验第53页
  三、借鉴国外经验,引入社区参与生态补偿第53-54页
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54-56页
 一、结论第54-55页
  (一) 珠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主体分析第54页
  (二) 珠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分析第54页
  (三) 补偿资金来源与补偿模式分析第54-55页
 二、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55-56页
  (一) 珠江流域上游资源价值研究第55页
  (二) 建立完整的珠江流域生态补偿模型第55-56页
注释第56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1页
致谢第61-62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乳状液膜技术分离提取重金属离子
下一篇:普洱茶包装的设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