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对网民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
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·选题的背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选题的背景 | 第10页 |
·选题目的 | 第10-11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1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·国内外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的研究 | 第11-13页 |
·网民的界定 | 第13-14页 |
·网民政治社会化相关理论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·定性分析方法 | 第15页 |
·文献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·跨学科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·论文创新点、重点及难点 | 第15-17页 |
·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重点 | 第16页 |
·研究难点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网民政治社会化的特征分析 | 第17-26页 |
·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及内容 | 第17-18页 |
·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| 第17页 |
·政治社会化的内容 | 第17-18页 |
·网民的含义及现状 | 第18-19页 |
·网民的含义 | 第18页 |
·网民的现状 | 第18-19页 |
·网民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| 第19-20页 |
·网民政治社会化的定义 | 第19页 |
·网民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| 第19-20页 |
·网民政治社会化的特征分析 | 第20-26页 |
·以互联网为主要的交流媒介和平台 | 第20-21页 |
·网民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时空聚缩 | 第21-22页 |
·网民政治社会化中网民主体性特征突出 | 第22页 |
·网民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力大大提高 | 第22-25页 |
·网民政治社会化的方式以潜移默化的引导为主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互联网对网民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| 第26-33页 |
·互联网对网民政治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| 第26-28页 |
·互联网激发网民的参政意识 | 第26-27页 |
·互联网促进网民政治社会化的持续进行 | 第27页 |
·互联网有助形成新的政治文化 | 第27-28页 |
·互联网促进全民性参政议政的进程 | 第28页 |
·互联网对网民政治社会化的负面影响及成因 | 第28-33页 |
·互联网对网民政治社会化的负面影响 | 第28-30页 |
·网民政治社会化负面影响的成因分析 | 第30-33页 |
第4章 规范网民政治社会化发展的对策 | 第33-38页 |
·创造良好的网络政治环境 | 第33-34页 |
·严密监控网络政治类信息动向 | 第33页 |
·加大对网络政治文化的监督力度 | 第33-34页 |
·完善网络法规规范网民的政治参与活动 | 第34页 |
·积极引导网民的政治信息获取 | 第34-35页 |
·丰富和优化网络信息资源 | 第34-35页 |
·积极宣传主流政治文化 | 第35页 |
·加强主流政治文化的网上传播优势 | 第35页 |
·探索现代网络技术与传统工作方法的结合点 | 第35-37页 |
·建立电子政府引导网民政治社会化进程 | 第35-36页 |
·正确利用各种网络政治媒介形式促进网民政治社会化 | 第36-37页 |
·增强网民的自身素质,提高政治鉴别能力 | 第37-38页 |
·增强网民政治知识学习,加强政治鉴别力 | 第37页 |
·引导网民政治心理和政治人格的健康发展 | 第37-38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38-39页 |
·网民政治社会化研究的成果 | 第38页 |
·对网民政治社会化内涵的界定和特征分析 | 第38页 |
·分析了互联网对网民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并提出对策 | 第38页 |
·本文的不足和展望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致谢 | 第41-4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2-4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