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屋脊水库大坝渗流场研究与坝坡稳定性分析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6页 |
| 目录 | 第6-9页 |
| 插图和附表清单 | 第9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20页 |
| ·选题依据与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·选题依据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| ·土石坝渗流场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| ·土石坝坝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| ·研究内容及思路 | 第17-20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| 2 土石坝渗透规律及渗透破坏机理 | 第20-33页 |
| ·土石坝病害类型及原因 | 第20-24页 |
| ·防洪标准不足病害 | 第21页 |
| ·结构及构造性病害 | 第21页 |
| ·渗漏性病害 | 第21-24页 |
| ·土石坝渗透规律及渗透破坏机理 | 第24-31页 |
| ·渗透规律 | 第24-28页 |
| ·渗透破坏类型 | 第28-29页 |
| ·渗透破坏机理 | 第29-31页 |
| ·研究区的渗透机制概化模型 | 第31-3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| 3 研究区概况 | 第33-40页 |
| ·自然地理概况 | 第33-35页 |
| ·区域概况 | 第33页 |
| ·流域概况 | 第33-34页 |
| ·地理环境 | 第34页 |
| ·主要特色 | 第34-35页 |
| ·长屋脊水库工程概况 | 第35-36页 |
| ·基本情况 | 第35-36页 |
| ·工程建设情况 | 第36页 |
| ·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| 第36-38页 |
| ·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 | 第36-37页 |
| ·地层岩性 | 第37页 |
| ·地质构造 | 第37页 |
| ·水文地质条件 | 第37-38页 |
| ·大坝存在的渗漏问题 | 第3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| 4 坝体渗透稳定性分析 | 第40-58页 |
| ·渗流分析基本理论 | 第40-41页 |
| ·渗流计算原理 | 第40页 |
| ·渗流计算任务 | 第40-41页 |
| ·渗流要素分析 | 第41页 |
| ·渗流分析方法 | 第41-44页 |
| ·理论分析法 | 第42-43页 |
| ·实验分析法 | 第43页 |
| ·本文所选分析方法 | 第43-44页 |
| ·有限元分析原理及步骤 | 第44-47页 |
| ·有限元分析原理 | 第44页 |
| ·单元划分与插值函数 | 第44-45页 |
| ·有限元法公式推导 | 第45-47页 |
| ·有限元法实施步骤 | 第47页 |
| ·渗流数学模型 | 第47-51页 |
| ·计算方程 | 第48-49页 |
| ·定解条件 | 第49-50页 |
| ·本文所选模型 | 第50-51页 |
| ·稳定渗流分析计算 | 第51-56页 |
| ·计算断面及参数的选取 | 第51页 |
| ·工况组合 | 第51-52页 |
| ·计算方法及程序说明 | 第52页 |
| ·稳定渗流计算 | 第52-55页 |
| ·大坝出逸点坡降复核 | 第55-56页 |
| ·计算结果分析 | 第56-57页 |
| ·渗透稳定性分析 | 第56页 |
| ·渗透规律分析 | 第56-5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| 5 稳定渗流期的坝坡稳定性分析 | 第58-68页 |
| ·坝坡稳定分析理论 | 第58-59页 |
| ·刚体极限平衡原理 | 第58页 |
| ·安全系数概念 | 第58-59页 |
| ·坝坡稳定分析方法 | 第59-61页 |
| ·瑞典园弧法 | 第59-60页 |
| ·简化毕肖普法 | 第60-61页 |
| ·坝坡稳定分析计算 | 第61-66页 |
| ·大坝稳定计算依据和条件 | 第61-62页 |
| ·计算断面及参数的确定 | 第62-63页 |
| ·计算工况及内容 | 第63-64页 |
| ·计算方法及程序 | 第64页 |
| ·稳定计算结果 | 第64-66页 |
| ·大坝稳定性评价 | 第66-67页 |
| ·计算结果分析 | 第66-67页 |
| ·稳定性评价 | 第6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68-71页 |
| ·结论与建议 | 第68-70页 |
| ·结论 | 第68-69页 |
| ·建议 | 第69-70页 |
| ·展望 | 第70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