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VTK的可视化算法实现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4页 |
·科学计算可视化 | 第9-11页 |
·科学计算可视化的含义 | 第9页 |
·科学计算可视化的研究内容 | 第9-10页 |
·科学计算可视化的应用和发展动向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| 第11-12页 |
·论文的目的及主要工作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各章内容提要 | 第13-14页 |
2 可视化算法 | 第14-26页 |
·三维数据场的可视化 | 第14-17页 |
·三维数据场的基本类型 | 第14-16页 |
·三维数据场可视化的基本流程 | 第16-17页 |
·三维数据场可视化的两类基本算法 | 第17页 |
·面绘制算法介绍 | 第17-20页 |
·移动立方体(Marching Cubes)算法 | 第18-19页 |
·剖分立方体(Diving Cubes)算法 | 第19-20页 |
·直接体绘制常用算法 | 第20-25页 |
·光线投射算法 | 第20-21页 |
·抛雪球算法 | 第21-22页 |
·错切变形算法 | 第22-24页 |
·二维、三维纹理映射算法 | 第24-25页 |
·小结 | 第25-26页 |
3 可视化开发工具VTK | 第26-34页 |
·可视化中相关软件工具介绍 | 第26-27页 |
·IDL | 第26页 |
·OpenGL | 第26-27页 |
·Analyze | 第27页 |
·ITK | 第27页 |
·3DMED | 第27页 |
·可视化开发工具VTK | 第27-31页 |
·VTK概述 | 第28-29页 |
·VTK的绘图模式 | 第29-30页 |
·VTK的可视化模式 | 第30-31页 |
·VTK的绘制过程 | 第31页 |
·VTK中的主要功能 | 第31-33页 |
·VTK中的人机交互 | 第31-32页 |
·多边形削减 | 第32页 |
·平滑网格(Smooth Mesh) | 第32-33页 |
·VTK中的并行技术 | 第33页 |
·小结 | 第33-34页 |
4 基于VTK的可视化算法实现 | 第34-53页 |
·脚本语言Tcl | 第34页 |
·开发平台的搭建与介绍 | 第34-35页 |
·MC算法的实现 | 第35-37页 |
·DC算法的实现 | 第37-38页 |
·基于VTK的体绘制 | 第38-42页 |
·VTK中的转换函数 | 第39-40页 |
·VTK中的阴影功能 | 第40-41页 |
·VTK中的插值功能 | 第41-42页 |
·光线投射算法的实现 | 第42-47页 |
·合成体绘制法 | 第42-45页 |
·最大密度投影法 | 第45-46页 |
·等值面提取法 | 第46-47页 |
·纹理映射算法的实现 | 第47-50页 |
·二维纹理映射 | 第48-49页 |
·三维纹理映射 | 第49-50页 |
·实现结果比较与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小结 | 第52-53页 |
5 光线投射算法的加速技术研究 | 第53-63页 |
·光线投射算法中的主要问题 | 第53页 |
·体绘制算法中常用的加速技术 | 第53-55页 |
·软件加速算法 | 第53-54页 |
·硬件加速技术 | 第54页 |
·并行体绘制 | 第54-55页 |
·漫游体绘制 | 第55页 |
·光线投射算法的原理及过程 | 第55-58页 |
·数据预处理 | 第56页 |
·数据的分类 | 第56页 |
·加载颜色及不透明度值 | 第56-57页 |
·重采样 | 第57页 |
·图像合成 | 第57-58页 |
·光线投射算法的加速 | 第58-62页 |
·数据预处理与分类阶段 | 第58-59页 |
·优化求交 | 第59-60页 |
·重采样阶段 | 第60-61页 |
·图像合成阶段 | 第61-62页 |
·小结 | 第62-63页 |
6 一个简单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| 第63-77页 |
·系统概述 | 第63页 |
·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| 第63-72页 |
·系统界面模块 | 第63-66页 |
·控制参数模块 | 第66-70页 |
·算法显示模块 | 第70-72页 |
·运行结果显示 | 第72-76页 |
·小结 | 第76-77页 |
7 结论 | 第77-79页 |
·论文工作总结 | 第77页 |
·未来与展望 | 第77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2页 |
作者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