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·连续刚构桥的发展概况 | 第10-12页 |
| ·概述 | 第10-11页 |
| ·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特点 | 第11页 |
| ·连续刚构桥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桥梁施工控制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外施工控制技术存在问题及问题的提出 | 第13-15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第二章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结构特点 | 第16-30页 |
| ·概述 | 第16-17页 |
| ·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结构受力特点 | 第17-18页 |
| ·连续刚构桥的总体受力特点 | 第17页 |
| ·连续刚构桥与连续梁桥的比较 | 第17-18页 |
| ·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构造特点 | 第18-23页 |
| ·桥梁基础的特点和类型 | 第18页 |
| ·桥梁墩台的特点和类型 | 第18-20页 |
| ·主梁的特点和类型 | 第20-22页 |
| ·大吨位预应力体系 | 第22-23页 |
| ·纵向预应力配索 | 第23页 |
| ·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 | 第23-29页 |
| ·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技术经济特点 | 第23-24页 |
| ·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| 第24-2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| 第三章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的内容及监测系统的建立 | 第30-45页 |
| ·施工控制的内容 | 第30-32页 |
| ·几何(变形)控制 | 第30页 |
| ·应力控制 | 第30-31页 |
| ·稳定控制 | 第31-32页 |
| ·安全控制 | 第32页 |
| ·施工控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| 第32-34页 |
| ·结构参数 | 第32-33页 |
| ·施工工艺 | 第33页 |
| ·施工监测 | 第33页 |
| ·结构计算分析模型 | 第33-34页 |
| ·温度变化 | 第34页 |
| ·材料收缩、徐变 | 第34页 |
| ·施工管理 | 第34页 |
| ·施工控制工作流程 | 第34-35页 |
| ·施工控制监测系统 | 第35-40页 |
| ·高程观测 | 第36-38页 |
| ·温度量测 | 第38-40页 |
| ·应力观测 | 第40页 |
| ·参数识别与调整 | 第40-44页 |
| ·与时间相关的参数 | 第41页 |
| ·材料特性参数 | 第41页 |
| ·荷载参数 | 第41-44页 |
| ·施工进度误差 | 第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第四章 连续刚构施工控制结构计算方法 | 第45-51页 |
| ·施工控制结构计算方法概述 | 第45-46页 |
| ·前进分析法和倒退分析法应用的比较 | 第46-50页 |
| ·前进分析法的特点 | 第46-47页 |
| ·倒退分析法的特点 | 第47-50页 |
| ·关于前进分析法和倒退分析法联合应用的问题 | 第5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| 第五章 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施工关键技术 | 第51-68页 |
| ·工程概况 | 第51页 |
| ·桥梁基本情况 | 第51页 |
| ·工程主要特点和难点 | 第51页 |
| ·桥墩施工 | 第51-54页 |
| ·高墩施工的测量技术和方法 | 第51-52页 |
| ·白涧河大桥的施工放样 | 第52-54页 |
| ·0号块、边跨直线段施工技术 | 第54-58页 |
| ·方案设计 | 第54页 |
| ·边跨直线端悬吊施工技术 | 第54-58页 |
| ·主桥合拢关键技术 | 第58-62页 |
| ·合拢段施工的技术特点 | 第58页 |
| ·合拢施工过程 | 第58-62页 |
| ·悬臂施工的挠度控制 | 第62-65页 |
| ·主梁预拱度的设置 | 第62-63页 |
| ·主梁变形的测量 | 第63-64页 |
| ·主梁的挠度控制 | 第64-65页 |
| ·影响挠度控制的因素 | 第65-6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68-69页 |
| ·结论 | 第68页 |
| ·建议 | 第68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