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绪言 | 第12-14页 |
一、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2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三、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一部分 行业协会的基本理论 | 第14-21页 |
一、行业协会的概念与特征 | 第14-17页 |
(一) 行业协会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(二) 行业协会与相关概念的厘定 | 第15页 |
(三) 行业协会的特征 | 第15-17页 |
二、行业协会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| 第17-21页 |
(一) 行业协会对竞争的促进作用 | 第17-19页 |
(二) 行业协会对竞争的限制作用 | 第19-21页 |
第二部分 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 | 第21-27页 |
一、通过信息(情报)交换限制竞争 | 第21-22页 |
(一) 信息交换的概念 | 第21页 |
(二) 信息交换的类型 | 第21-22页 |
二、通过集体抵制限制竞争 | 第22-23页 |
(一) 集体抵制的概念 | 第22页 |
(二) 集体抵制限制竞争的表现 | 第22-23页 |
三、通过标准认证限制竞争 | 第23-24页 |
(一) 标准认证的概念 | 第23页 |
(二) 标准认证限制竞争的表现 | 第23-24页 |
四、通过联合限制竞争协议限制竞争 | 第24-27页 |
(一) 联合限制竞争协议的概念 | 第24页 |
(二) 联合限制竞争协议的类型 | 第24-27页 |
第三部分 国外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分析 | 第27-41页 |
一、美国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| 第27-34页 |
(一) 成文法的一般性规定 | 第27-28页 |
(二) 美国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原则 | 第28-29页 |
(三) 行业协会信息交换行为的规制 | 第29-30页 |
(四) 行业协会集体抵制行为的规制 | 第30-31页 |
(五) 行业协会标准认证行为的规制 | 第31-33页 |
(六) 行业协会联合限制竞争协议的规制 | 第33-34页 |
二、德国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| 第34-37页 |
(一) 成文法的一般性规定 | 第34-36页 |
(二) 德国对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具体表现形式的规制 | 第36-37页 |
三、日本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| 第37-40页 |
(一) 成文法的一般性规定 | 第37-38页 |
(二) 日本对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具体表现形式的规制 | 第38-40页 |
四、笔者评述 | 第40-41页 |
第四部分 我国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特点与法律规制的现状 | 第41-44页 |
一、我国行业协会的现状及限制竞争行为的特点 | 第41-42页 |
(一) 我国行业协会的现状 | 第41页 |
(二) 我国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特点 | 第41-42页 |
二、我国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现状 | 第42-44页 |
(一) 我国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立法现状 | 第42-43页 |
(二) 我国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执法现状 | 第43-44页 |
第五部分 完善我国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之构想 | 第44-49页 |
一、制定《统一行业协会法》 | 第44-45页 |
(一) 《统一行业协会法》的立法指导思想 | 第44-45页 |
(二) 《统一行业协会法》的体系构架 | 第45页 |
二、完善《反垄断法》 | 第45-49页 |
(一) 现行《反垄断法》存在的问题 | 第45-47页 |
(二) 完善《反垄断法》的措施 | 第47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4-55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