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--环境保护法论文

土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构建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第一部分 土地污染概述第8-19页
 一、相关概念的界定第8-10页
  (一) 土壤与土地第8-9页
  (二) 土壤污染与土地污染第9-10页
  (三) 本文研究的视角第10页
 二、我国土地污染状况第10-15页
  (一) 土地污染的现状第10-13页
  (二) 土地污染的特点第13-14页
  (三) 土地污染的危害及影响第14-15页
 三、我国土地污染的原因及法律分析第15-19页
  (一) 决策失误第16页
  (二) 法律制度缺失第16页
  (三) 保护意识淡薄第16-17页
  (四) 利用方式落后第17-19页
第二部分 国内外有关土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第19-40页
 一、国际有关土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第19-21页
  (一) 《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(POPs)控制斯德哥尔摩公约》第19页
  (二) 《土壤保护(和可持续利用)议定书(草案)》第19-21页
 二、部分发达国家有关土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第21-30页
  (一) 日本第21-24页
  (二) 美国第24-27页
  (三) 澳大利亚第27-29页
  (四) 德国第29-30页
 三、我国有关土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第30-34页
  (一) 《宪法》与《环境保护法》中关于土地污染防治的规定第31页
  (二) 污染防治立法中关于土地污染防治的规定第31-32页
  (三) 自然资源与农业立法中关于土地污染防治的规定第32-33页
  (四) 地方性法规、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关于土地污染防治的规定第33页
  (五) 土地污染防治的有关标准与监测规范第33-34页
 四、中美土地污染防治法律规定的比较第34-40页
  (一) 立法体系的比较第34-35页
  (二) 管理体制的比较第35-36页
  (三) 立法技术的比较第36页
  (四) 法律内容的比较第36-40页
第三部分 我国土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构建第40-62页
 一、土地污染防治的立法建议第40-43页
  (一) 立法指导思想及立法目的第40-41页
  (二) 立法模式的选择第41页
  (三) 专项立法与现有相关规定的衔接第41-42页
  (四) 专项立法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体制第42-43页
 二、土地污染防治应重点确立的基本法律原则第43-49页
  (一) 风险预防原则第43-45页
  (二) 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第45-46页
  (三) 公众参与原则第46-49页
 三、土地污染防治应确立的基本法律制度第49-62页
  (一) 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49-52页
  (二) 土地污染的监测和预警制度第52-54页
  (三) 土地污染重点防治区制度第54-56页
  (四) 污染土地的修复与整治制度第56-58页
  (五) 土地污染防治的法律责任制度第58-62页
致谢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7页
附录(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)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与环境法律制度研究
下一篇:跨行政区水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