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8-26页 |
·超分子 | 第8-10页 |
·超分子概念 | 第8页 |
·分子识别 | 第8-9页 |
·分子组装 | 第9页 |
·晶体工程 | 第9-10页 |
·超分子配位聚合物 | 第10页 |
·影响配位超分子网络结构的因素 | 第10-23页 |
·配体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| 第10-14页 |
·配体的几何构型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| 第10-12页 |
·配体的同分异构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| 第12-14页 |
·金属离子构型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| 第14-15页 |
·金属离子配位构型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| 第14页 |
·金属离子半径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| 第14-15页 |
·非键相互作用在构筑网络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| 第15-20页 |
·氢键 | 第15-18页 |
·π-π堆积作用 | 第18-20页 |
·阴离子、溶剂及其它因素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| 第20-23页 |
·阴离子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| 第20-22页 |
·溶剂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·其他因素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| 第23页 |
·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23-26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23-2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| 第26-31页 |
·试剂和仪器 | 第26页 |
·试剂 | 第26页 |
·仪器 | 第26页 |
·配体的合成 | 第26-28页 |
·烟酸乙酯的合成 | 第26-27页 |
·前体1,5-二溴乙基胺的合成 | 第27页 |
·配体1,5-二(4-羧基吡啶基)二乙胺(L_1)的盐酸盐的(HL_1Cl)的合成 | 第27-28页 |
·配体1,5-二(4-羧基吡啶基)二乙胺(L_1)的合成 | 第28页 |
·配体1,5-二(3-羧基吡啶基)二乙胺(L_2)的合成 | 第28页 |
·配合物的合成 | 第28-29页 |
·[HL_1Cl·H_2 O]_n (1) | 第28页 |
·[HL_1(CF_3SO_3)·3H_20]_n (2) | 第28页 |
·[HL_1Cl_O_4·2H_20]_n (3) | 第28页 |
·Cu_2(HL_12)Cl_4(μ-Cl_2)·3H_20 (4) | 第28-29页 |
·[CuL_1(H_20)_3](CF_3SO_3)_2·H_20 (5) | 第29页 |
·[ZnHL_1]Cl_2·H_20 (6) | 第29页 |
·[CdL_2]Cl_2·H_20 (7) | 第29页 |
·[ZnL_2]Cl_2 (8) | 第29页 |
·红外光谱 | 第29-30页 |
·配合物的结构测定方法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氢键及配位-氢键聚合物的结构 | 第31-58页 |
·有机氢键超分子 | 第31-40页 |
·[HL_1Cl·H_20]_n (1) | 第31-34页 |
·[HL_1(CF_3SO_3)·3H_20]_n (2) | 第34-36页 |
·[HL_1Cl_O_4·2H_20]_n (3) | 第36-39页 |
·讨论 | 第39-40页 |
·氢键对配体结构的影响 | 第39页 |
·阴离子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配位-氢键超分子 | 第40-58页 |
·Cu_2(HL_1)_2Cl_4(μ-Cl_2)·3H_20(4) | 第41-43页 |
·[CuL_1(H_20)_3](CF_3SO_3)2·H_20 (5) | 第43-45页 |
·讨论(1) | 第45-47页 |
·Cu 配位构型对结构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阴离子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[ZnHL_1]Cl_2·H_20 (6) | 第47-50页 |
·[CdL_2]Cl_2·H_20 (7) | 第50-53页 |
·[ZnL_2]Cl_2 (8) | 第53-56页 |
·讨论(2) | 第56-58页 |
·阴离子和配体构型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金属离子半径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第四章 结论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附录 | 第64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