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8-28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·课题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Pt系贵金属催化剂 | 第10-11页 |
·金催化剂 | 第11-12页 |
·金的物化性质和催化特性 | 第12页 |
·金的物化性质 | 第12页 |
·金的催化特性 | 第12页 |
·负载型金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| 第12-17页 |
·CO的低(常)温催化氧化 | 第12-14页 |
·CO的选择性氧化 | 第14页 |
·烃的催化燃烧 | 第14页 |
·水煤气变换反应 | 第14页 |
·CO还原氮氧化合物 | 第14-15页 |
·选择加氢反应 | 第15页 |
·卤代有机化合物的分解 | 第15页 |
·光催化水解产生氢气 | 第15页 |
·葡萄糖的选择性氧化 | 第15-16页 |
·乙炔氢氯化反应 | 第16页 |
·苯乙烯环氧化 | 第16-17页 |
·金催化剂的影响因素 | 第17-23页 |
·制备方法的影响 | 第17-19页 |
·催化剂载体的影响 | 第19-21页 |
·金粒径尺寸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·预处理和气氛对金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·金的价态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| 第23页 |
·催化反应机理(CO优先氧化为例) | 第23-24页 |
·金催化剂的失活 | 第24-25页 |
·介孔材料在催化中的应用 | 第25-26页 |
·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工作内容 | 第26-28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26-27页 |
·本文主要工作 | 第27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 | 第27-28页 |
第二章 实验方法 | 第28-34页 |
·催化剂组成及制备方法确定 | 第28-29页 |
·催化剂组成的确定 | 第28-29页 |
·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确定 | 第29页 |
·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9-30页 |
·MO_X-CeO_2载体的制备 | 第29-30页 |
·Au/MO_X-CeO_2的制备 | 第30页 |
·催化剂的表征 | 第30-31页 |
·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试 | 第30页 |
·原子吸收光谱(AAS) | 第30页 |
·X-射线粉末衍射(XRD) | 第30页 |
·X-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(XPS) | 第30-31页 |
·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(HR-TEM) | 第31页 |
·H_2的程序升温还原(H_2-TPR) | 第31页 |
·催化氧化活性评价 | 第31-34页 |
·气源 | 第31页 |
·催化剂活性评价设备参数 | 第31-32页 |
·色谱分析条件 | 第32页 |
·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 | 第32页 |
·催化剂活性评价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催化剂结构表征 | 第34-45页 |
·AAS测试结果表 | 第34-35页 |
·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结果 | 第35-37页 |
·XRD结果 | 第37-38页 |
·HR-TEM 结果 | 第38-40页 |
·EDX结果 | 第40-41页 |
·XPS结果 | 第41-43页 |
·TPR结果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 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| 第45-48页 |
·添加不同元素M(M=Fe,Mn,Ni,Co)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超声处理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