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32页 |
·分子环境科学 | 第12-14页 |
·亚稳平衡态吸附(Metastable-Equilibrium Adsorption, MEA)理论 | 第14-18页 |
·基本假设 | 第15页 |
·MEA 不等式 | 第15-16页 |
·MEA 吸附等温式 | 第16-17页 |
·MEA 理论的微观验证 | 第17-18页 |
·污染物分子界面行为微观机理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·本文中涉及的几种矿物简介 | 第20-25页 |
·水锰矿 | 第20-21页 |
·锐钛矿 | 第21-22页 |
·针铁矿 | 第22-23页 |
·Zn(II) | 第23-24页 |
·As(V) | 第24页 |
·PFOS | 第24-25页 |
·本论文的内容框架 | 第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5-32页 |
第二章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 | 第32-42页 |
·Thomas-Fermi 模型 | 第32-33页 |
·Hohenberg-Kohn 定理 | 第33-34页 |
·Kohn-Sham 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交换相关能泛函 | 第35-40页 |
·交换相关能泛函的历史沿革 | 第36-37页 |
·交换相关能泛函的分类 | 第37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第三章 Zn(II)/γ-MnOOH 体系化学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 | 第42-55页 |
·计算模型及方法 | 第42-4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4-52页 |
·吸附构型与能量 | 第44-46页 |
·吸附与水解热化学 | 第46-48页 |
·自然布居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前线轨道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结论 | 第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第四章 As(V)、Zn(II)/TiO_2体系电子结构的密度泛函研究 | 第55-66页 |
·计算模型及方法 | 第55-5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7-63页 |
·振动频率分析 | 第57页 |
·自然布居分析 | 第57-58页 |
·自然键轨道分析 | 第58-61页 |
·前线轨道分析 | 第61-63页 |
·小结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第五章 As(V)和 Zn(II)在锐钛矿表面共吸附行为的密度泛函研究 | 第66-78页 |
·计算模型与方法 | 第67-6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8-75页 |
·吸附构型的几何结构 | 第68-70页 |
·吸附热化学 | 第70-73页 |
·自然布居分析 | 第73-74页 |
·前线分子轨道分析 | 第74-75页 |
·小结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8页 |
第六章 PFOS 在锐钛矿、针铁矿表面化学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 | 第78-93页 |
·计算模型与方法 | 第79-8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80-90页 |
·吸附构型与能量 | 第80-85页 |
·电荷转移与分布 | 第85-88页 |
·自然键轨道分析 | 第88-90页 |
·小结 | 第90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3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93-96页 |
·主要研究成果 | 第93-94页 |
·创新点 | 第94页 |
·不足与展望 | 第94-96页 |
致谢 | 第96-99页 |
个人简历 | 第99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