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刺厥阴俞、心俞与T4-T5夹脊穴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即刻效应的对比观察
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引言 | 第6-7页 |
临床研究 | 第7-19页 |
一、临床资料 | 第7-10页 |
(一) 病例选择标准 | 第7-8页 |
(二) 一般情况 | 第8-10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(一) 治疗方法 | 第10页 |
(二) 观察与测量 | 第10-11页 |
(三) 效应评定标准 | 第11页 |
(四) 统计方法 | 第11页 |
三、研究结果 | 第11-19页 |
(一) 两组各时段∑ST 比较 | 第11-12页 |
(二) 两组各时段NST 比较 | 第12-13页 |
(三) 两组各时段∑T 比较 | 第13-14页 |
(四) 两组各时段NT 比较 | 第14-15页 |
(五) 两组针刺结束后一天与针后各时段比较 | 第15-17页 |
(六) 两组针刺结束后两天与针后一天及针前比较 | 第17-19页 |
讨论 | 第19-26页 |
一、祖国医学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认识 | 第19-21页 |
(一) 祖国医学对缺血性心脏病的病名认识 | 第19页 |
(二) 祖国医学对缺血性心脏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19-21页 |
二、现代医学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认识 | 第21-22页 |
三、选穴依据 | 第22-24页 |
(一) 背俞穴的选穴依据 | 第22-23页 |
(二) 夹脊穴的选取依据 | 第23-24页 |
四、结果分析及机理初探 | 第24-26页 |
(一) 结果分析 | 第24页 |
(二) 机理初探 | 第24-26页 |
结语 | 第26-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7-28页 |
综述 | 第28-33页 |
附录 | 第33-34页 |
致谢 | 第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