滋肾清瘀方配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
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临床研究 | 第8-17页 |
一、临床资料 | 第8-10页 |
(一) 病例选择 | 第8页 |
(二) 一般资料 | 第8-10页 |
二、治疗方法 | 第10页 |
(一) 单纯西药组(化疗组) | 第10页 |
(二) 治疗组(滋肾清瘀方加化疗组) | 第10页 |
三、统计方法 | 第10页 |
四、观察指标 | 第10-11页 |
五、诊疗标准 | 第11-13页 |
(一) 诊断标准 | 第11页 |
(二) 疗效标准 | 第11-13页 |
六、治疗结果 | 第13-17页 |
(一)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的比较 | 第13-14页 |
(二)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比较 | 第14页 |
(三) 治疗前后客观疗效比较 | 第14-16页 |
(四) 两组患者治疗后毒副反应比较 | 第16-17页 |
讨论 | 第17-30页 |
一、现代医学对多发性骨髓的发病机制的认识 | 第17-20页 |
(一) MM 细胞起源 | 第17页 |
(二) MM 染色体异常 | 第17-18页 |
(三) MM 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 | 第18-19页 |
(四) 骨髓微环境在MM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| 第19页 |
(五) 骨髓血管新生在MM 发病中的作用 | 第19-20页 |
二、祖国医学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 | 第20-21页 |
(一) 中医对病名的认识 | 第20页 |
(二)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20-21页 |
三、方药研究 | 第21-26页 |
(一) 方药组成及配伍 | 第21-22页 |
(二) 中药功效溯源 | 第22-24页 |
(三) 治则治法与组方探讨 | 第24-26页 |
四、现代药理研究 | 第26-28页 |
(一) 抗肿瘤作用 | 第26页 |
(二) 抑瘤细胞基因的表达 | 第26-27页 |
(三) 促进癌细胞凋亡 | 第27页 |
(四) 免疫调节作用 | 第27-28页 |
五、临床疗效分析 | 第28-30页 |
(一) 临床主要症状疗效观察 | 第28-29页 |
(二)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观察 | 第29页 |
(三) 治疗前后客观指标变化的观察 | 第29页 |
(四) 治疗后肝肾功及球蛋白、钙的变化观察 | 第29页 |
(五) 毒副反应观察 | 第29-30页 |
结语 | 第30-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1-34页 |
综述 | 第34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附录 | 第40-41页 |
致谢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