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6-52页 |
·服务产出核算研究的选题背景 | 第16-22页 |
·对联合国SNA(1993)修订方面的研究背景 | 第17-19页 |
·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(2002)完善的研究背景 | 第19-20页 |
·对服务产出计量方法的研究背景 | 第20-22页 |
·服务产出核算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| 第22-30页 |
·服务产出核算的研究目的 | 第22-28页 |
·服务产出核算的研究意义 | 第28-30页 |
·服务产出核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| 第30-45页 |
·金融保险服务产出核算的研究现状与述评 | 第30-37页 |
·未观测服务产出核算的研究现状与述评 | 第37-40页 |
·非市场教育服务产出核算的研究现状与述评 | 第40-43页 |
·其他非市场一般政府服务产出核算的研究现状与述评 | 第43-45页 |
·服务产出核算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框架 | 第45-51页 |
·服务产出核算研究的主要方法 | 第45-47页 |
·服务产出核算研究的基本框架 | 第47-49页 |
·服务产出核算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49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2章 服务产出核算基本范围与方法 | 第52-81页 |
·服务生产与服务产出 | 第52-65页 |
·服务的含义 | 第52-53页 |
·服务生产 | 第53-59页 |
·服务产出 | 第59-65页 |
·服务生产与服务产出核算的基本范围 | 第65-72页 |
·服务产出的基本形式 | 第65-68页 |
·服务产出的核算范围不包括家庭自我服务 | 第68-70页 |
·服务产出核算的生产范围 | 第70-72页 |
·服务产出核算的基本方法 | 第72-79页 |
·服务总产出的含义与核算基本方法 | 第72-75页 |
·服务增加值的含义与核算基本方法 | 第75-77页 |
·社会最终服务总量及其支出法 | 第77-7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9-81页 |
第3章 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研究 | 第81-138页 |
·金融中介服务与金融中介机构的含义 | 第81-83页 |
·金融中介服务的含义 | 第81-83页 |
·金融中介机构的含义 | 第83页 |
·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的概念与国外的核算方法 | 第83-87页 |
·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的概念 | 第83-84页 |
·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的国外核算方法 | 第84-87页 |
·我国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的核算方法 | 第87-90页 |
·2004年经济普查前FISIM核算方法 | 第87-88页 |
·2004年经济普查年度FISIM核算方法 | 第88-90页 |
·中国目前FISIM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研究 | 第90-101页 |
·参考利率的确定 | 第90-96页 |
·FISIM的分摊 | 第96-97页 |
·中央银行服务产出的计算 | 第97-99页 |
·金融机构自有资金利息收入的性质 | 第99-100页 |
·FISIM核算其他方面的问题 | 第100-101页 |
·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的核算方法改进 | 第101-121页 |
·中介服务费率的确定 | 第101-104页 |
·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计算方法的选择 | 第104-121页 |
·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的应用分析 | 第121-136页 |
·中介服务费率法在广东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计算中的应用 | 第121-123页 |
·中介服务费率法的金融中介服务产出分摊 | 第123-1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6-138页 |
第4章 非寿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研究 | 第138-194页 |
·保险服务活动及其分类 | 第138-141页 |
·保险服务活动 | 第138-139页 |
·保险服务活动的分类 | 第139-141页 |
·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及其核算的基本方法 | 第141-147页 |
·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的概念 | 第141-142页 |
·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的计算方法 | 第142-147页 |
·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| 第147-150页 |
·SNA(1993)非人寿保险服务总产出计算公式的主要问题 | 第147-148页 |
·SNA(2008)非人寿保险服务总产出计算公式的主要问题 | 第148-150页 |
·我国非人寿保险服务总产出计算公式的主要问题 | 第150页 |
·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 | 第150-163页 |
·从直接计算的角度改进 | 第150-155页 |
·从间接计算的角度改进 | 第155-163页 |
·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的应用分析 | 第163-193页 |
·指数平滑法计算调整到期索赔 | 第163-167页 |
·移动平均法计算调整到期索赔 | 第167-174页 |
·随机时间序列模型法计算调整到期索赔 | 第174-184页 |
·回归模型法计算调整到期索赔 | 第184-188页 |
·关于调整到期索赔的登录问题 | 第188-19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93-194页 |
第5章 未观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研究 | 第194-256页 |
·未观测服务的含义及其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94-206页 |
·未观测服务的含义 | 第194-197页 |
·未观测服务的主要类型 | 第197-204页 |
·未观测服务产出核算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| 第204-206页 |
·非正规服务产出的核算方法 | 第206-223页 |
·非正规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选择 | 第206-207页 |
·非正规服务产出抽样调查方案设计 | 第207-223页 |
·非法服务与地下服务产出的核算方法 | 第223-239页 |
·间接测算法 | 第223-231页 |
·直接调查法 | 第231-239页 |
·我国非法服务和地下服务产出的估算 | 第239-255页 |
·采用现金比率法估算 | 第239-241页 |
·采用收支差异法估算 | 第241-242页 |
·采用货运量法估算 | 第242-243页 |
·采用随机化回答技术调查估算 | 第243-25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55-256页 |
第6章 非市场教育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研究 | 第256-293页 |
·非市场教育服务的含义与特点 | 第256-262页 |
·非市场教育服务的含义 | 第256-259页 |
·非市场教育服务的特点 | 第259-262页 |
·非市场教育服务产出的含义及其核算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| 第262-268页 |
·非市场教育服务产出的含义 | 第262-263页 |
·非市场教育服务产出的核算方法 | 第263-265页 |
·按投入替代产出核算非教育服务产出存在的基本问题 | 第265-268页 |
·非市场教育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思路 | 第268-274页 |
·非市场教育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选择 | 第268-269页 |
·关于教育服务质量的说明 | 第269-274页 |
·非市场教育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 | 第274-292页 |
·公立高等教育服务的含义 | 第274-275页 |
·影响公立高等教育服务产出质量的主要因素 | 第275-276页 |
·公立高等教育服务产出质量调整的主要方面 | 第276-285页 |
·非市场教育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应用分析 | 第285-29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2-293页 |
第7章 其他非市场一般政府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研究 | 第293-315页 |
·其他非市场一般政府服务及其特点 | 第293-294页 |
·其他非市场一般政府服务的含义 | 第293页 |
·其他非市场一般政府服务的特点 | 第293-294页 |
·其他非市场一般政府服务产出核算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| 第294-300页 |
·其他非市场一般政府服务产出指标 | 第294-295页 |
·投入替代核算方法与存在的问题 | 第295-297页 |
·其他非市场一般政府服务产出核算的基本方法 | 第297-300页 |
·从增长率调整角度的测算 | 第300-306页 |
·采用人均费用支出物量指数作为调整因子 | 第300-304页 |
·采用人均GDP物量指数作为调整因子 | 第304-305页 |
·采用费用支出的人均GDP强度指数作为调整因子 | 第305-306页 |
·从产出角度的测算 | 第306-313页 |
·按产品总值法的测算 | 第306-307页 |
·按收入替代法的测算 | 第307-31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13-315页 |
第8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315-321页 |
·总结 | 第315-319页 |
·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| 第315页 |
·成果的创新 | 第315-319页 |
·展望 | 第319-321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319页 |
·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319-321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321-335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335-336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课题 | 第336-337页 |
致谢 | 第337-3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