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0页 |
(一)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4-16页 |
1、 论文研究背景 | 第14页 |
2、 论文研究意义 | 第14-16页 |
(二) 论文研究办法 | 第16页 |
(三) 论文研究结构与内容 | 第16-17页 |
(四)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1、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2、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(五) 论文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内涵及定位 | 第20-24页 |
(一) 生物医药产业概述 | 第20-22页 |
1、 生物医药产业相关基本概念 | 第20-21页 |
2、 生物医药产业特征 | 第21-22页 |
(二)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| 第22-24页 |
1、 生物医药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| 第22-23页 |
2、生物医药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| 第23页 |
3、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突破口 | 第23页 |
4、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、掌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手段 | 第23-24页 |
(三)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目标 | 第24页 |
第三章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及科技政策现状分析 | 第24-28页 |
(一) 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的科技及科技政策发展历程 | 第24-25页 |
1、 新中国成立后的 30 年的科技及科技政策 | 第24-25页 |
2、 改革开放至今的科技及科技政策 | 第25页 |
(二)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,科技及政策面临的问题 | 第25-28页 |
1、 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快速发展严重不适应 | 第25-26页 |
2、 创新思维不活跃 | 第26页 |
3、 创新投入不足 | 第26-27页 |
4、 创新型人才不足 | 第27页 |
5、 科技激励机制不足 | 第27页 |
6、 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不足 | 第27-28页 |
第四章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需求分析 | 第28-31页 |
(一) 促进技术创新的科技需求 | 第28-29页 |
1、 生产要素的科技需求 | 第28-29页 |
2、 产品创新的科技需求 | 第29页 |
3、 工艺创新的科技需求 | 第29页 |
(二) 促进制度建设的科技需求 | 第29-31页 |
1、 投融资制度建设的科技需求 | 第29-30页 |
2、 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科技需求 | 第30页 |
3、 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需求 | 第30-31页 |
第五章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政策研究 | 第31-38页 |
(一) 建设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| 第31-32页 |
1.产权激励 | 第31页 |
2.市场激励 | 第31-32页 |
3.政府激励 | 第32页 |
4.企业内激励 | 第32页 |
(二) 依靠观念创新,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| 第32页 |
1、 加强创新意识建设 | 第32页 |
2、 加强人才为本观建设 | 第32页 |
(三) 依靠技术创新,提高生物医药产品竞争力 | 第32-33页 |
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建设 | 第33页 |
(四) 依靠制度创新,保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| 第33-35页 |
1、 建立创新组织制度 | 第33-34页 |
2、 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 | 第34-35页 |
(五) 组织好产学研合作,促进技术创新 | 第35页 |
(六) 营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| 第35-37页 |
1、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| 第35页 |
2、 营造多元化的投资环境 | 第35-36页 |
3、 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| 第36页 |
4、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| 第36-37页 |
(七) 完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| 第37页 |
1、 培养“国际型、创新型”的生物医药人才 | 第37页 |
2、 引进和吸收国内外优秀人才 | 第37页 |
(八) 完善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行政审批机制 | 第37-38页 |
第六章 本溪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与政策分析 | 第38-45页 |
(一) 本溪生物医药产业概况 | 第38-40页 |
1、 本溪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现实意义 | 第38-39页 |
2、 科技对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作用 | 第39-40页 |
(二) 本溪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需求 | 第40-41页 |
1、 产学研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科技需求 | 第40-41页 |
2、 创新型人才的科技需求 | 第41页 |
3、 投融资体制的科技需求 | 第41页 |
(三) 本溪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政策研究 | 第41-45页 |
1、 依靠技术创新,发挥特色优势 | 第41-42页 |
2、 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| 第42页 |
3、 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| 第42-43页 |
4、 建立产学研创新体系 | 第43页 |
5、 培养创新型人才 | 第43页 |
6、 拓宽投融资渠道 | 第43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9-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