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引言 | 第8-9页 |
| 1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研究综述 | 第9-20页 |
| ·记忆研究的历史回顾 | 第9-10页 |
| ·内隐认知与内隐记忆 | 第10页 |
| ·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 | 第10-11页 |
| ·内隐记忆的研究 | 第11-17页 |
| ·内隐记忆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| ·内隐记忆的机制 | 第12-13页 |
| ·内隐记忆的内涵 | 第13-14页 |
| ·内隐记忆的研究领域 | 第14-15页 |
| ·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·内隐记忆的应用研究 | 第16-17页 |
| ·儿童内隐记忆的研究小结 | 第17-20页 |
| 2 问题的提出 | 第20-23页 |
| ·视觉掩蔽和内隐无意识加工研究的启示 | 第20-21页 |
| ·本研究的设想与研究意义 | 第21-23页 |
| 3 研究目的和假设 | 第23-24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23页 |
| ·研究假设 | 第23-24页 |
| 4 研究方法 | 第24-28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24页 |
| ·实验设计 | 第24页 |
| ·实验仪器和材料 | 第24-25页 |
| ·研究程序 | 第25-28页 |
| ·确定研究变量 | 第25页 |
| ·编制研究工具 | 第25-26页 |
| ·实验阶段 | 第26-27页 |
| ·数据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5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28-40页 |
| ·外显组与内隐组照组三项总分的方差分析 | 第28-31页 |
| ·不同性别儿童内隐组与外显组直线得分的方差分析 | 第31-33页 |
| ·不同性别儿童内隐组与外显组曲线和曲虚线得分的方差分析 | 第33-35页 |
| ·不同性别儿童内隐组与外显组虚线得分上的方差分析 | 第35-36页 |
| ·内隐组与外显组儿童分别在三项记忆任务得分上的变化比较 | 第36-40页 |
| 6 讨论 | 第40-45页 |
| ·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实验性分离 | 第40页 |
| ·直线、曲线和曲虚线、虚线三项记忆任务之间的得分差异 | 第40-41页 |
| ·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性别差异问题 | 第41-42页 |
| ·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的整合 | 第42-45页 |
| 7 研究结论 | 第45-47页 |
| ·研究结论 | 第45页 |
| ·本研究对学校教育与教学的启示 | 第45-46页 |
| ·本研究的不足和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| 第46-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51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51-52页 |
| 附录 | 第52-61页 |
| 后记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