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有害植物及其清除论文--杂草论文

蕉斑镰刀菌在水花生生物防治上的应用研究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2页
引言第12-14页
第一章 杂草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第14-30页
 1 杂草生物防治的定义第14页
 2 杂草生物防治的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·按生物除草剂使用方法划分第14-15页
   ·生防除草剂按种类或来源划分第15页
 3 杂草生物防治研究现状第15-23页
   ·利用微生物防除杂草第15-20页
   ·利用昆虫防除杂草第20-21页
   ·抗生素除草剂第21页
   ·利用生物因子与化学制剂协同防除杂草第21-22页
   ·化学它感作用防除杂草第22页
   ·基因工程除草第22-23页
 4 杂草生物防治存在问题与展望第23页
 参考文献第23-30页
第二章 水花生的分布、危害与生物防治研究现状第30-41页
 1 水花生的分布第30页
 2 水花生的危害第30-32页
   ·侵染水域堵塞航道第30页
   ·侵害农田第30-31页
   ·危及生物多样性第31页
   ·侵害草坪影响景观增加养护成本第31页
   ·通过化感作用间接危害第31-32页
   ·其他危害第32页
 3 水花生的生物防除第32-37页
   ·昆虫第32-34页
   ·真菌第34-37页
 参考文献第37-41页
第三章 水花生病原菌—蕉斑镰刀菌菌株的筛选及其致病性测定第41-49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42-43页
   ·供试菌株第42页
   ·培养基第42页
   ·不同菌株致病力测定第42-43页
   ·不同温度下生长速率测定第43页
   ·菌丝生长量测定第43页
   ·产孢量测定第43页
   ·寄主专一性测定第43页
   ·数据处理第43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43-46页
   ·不同菌株致病力测定第43-44页
   ·不同温度下菌株生长速率第44页
   ·不同菌株菌丝生长量的测定第44-45页
   ·MMB培养液中菌株产孢量的差异第45页
   ·寄主专化性第45-46页
 3 讨论第46-47页
 参考文献第47-49页
第四章 蕉斑镰刀菌32-6菌株产孢条件研究第49-59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50-52页
   ·供试菌株第50页
   ·培养基第50页
   ·液体摇瓶产孢第50-51页
   ·固体浅盘产孢第51-52页
   ·数据处理第52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52-57页
   ·液体摇瓶产孢条件测定第52-54页
   ·固体浅盘产孢条件测定第54-57页
 3 小结与讨论第57-58页
 参考文献第58-59页
第五章 不同接种条件下蕉斑镰刀菌32-6菌株对水花生致病效果的研究第59-68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60-62页
   ·供试菌株及培养基第60页
   ·蕉斑镰刀菌32-6菌株分生孢子液配制第60页
   ·水花生苗的室内培育第60-61页
   ·室外接种试验区的基本情况第61页
   ·蕉斑镰刀菌致病效果测定第61-62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62-66页
   ·不同孢子浓度对致病效果的影响第62-63页
   ·不同接种量对致病效果的影响第63-64页
   ·不同接种雾滴大小对致病效果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·湿度和接种浓度协同作用第65-66页
 3 小结与讨论第66-67页
 参考文献第67-68页
第六章 环境因子对蕉斑镰刀菌32-6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68-74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69-70页
   ·供试菌株及培养基第69页
   ·蕉斑镰刀菌32-6菌株分生孢子液的制备第69页
   ·分生孢子萌发过程的观察第69页
   ·温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69-70页
   ·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70页
   ·pH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70页
   ·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70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70-72页
   ·分生孢子萌发过程第70页
   ·温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70-71页
   ·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71页
   ·pH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71-72页
   ·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72页
 3 小结与讨论第72页
 参考文献第72-74页
第七章 除草剂和蕉斑镰刀菌控制水花生的协同作用第74-87页
 1 材料和方法第75-77页
   ·供试菌株第75页
   ·供试培养基第75页
   ·供试药剂第75-76页
   ·供试孢子液第76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76-77页
   ·田间试验第77页
     ·小区试验第77页
     ·大区对比试验第77页
 2 结果第77-85页
   ·草甘膦对蕉斑镰刀菌32-6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第77-78页
   ·氟磺胺草醚对蕉斑镰刀菌32-6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第78-79页
   ·氯氟吡氧乙酸(异辛酯)对蕉斑镰刀菌32-6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第79-80页
   ·苯磺隆对蕉斑镰刀菌32-6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第80-81页
   ·百草枯对蕉斑镰刀菌32-6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第81-82页
   ·五种除草剂的比较第82-83页
   ·化学除草剂氯氟吡氧乙酸(异辛酯)和蕉斑镰刀菌32-6菌株混合使用在田间对水花生的防除效果第83-85页
 3 小结第85页
 参考文献第85-87页
第八章 蕉斑镰刀菌32-6菌株侵染水花生的组织病理观察第87-93页
 1 材料和方法第87-88页
   ·供试菌株第87页
   ·供试孢子液第87-88页
   ·接种方法第88页
   ·扫描电镜观察第88页
   ·透射电镜观察第88页
 2 结果第88-91页
   ·蕉斑镰刀在水花生叶片上萌芽和侵入第88-89页
   ·蕉斑镰刀菌32-6菌株对水花生叶片细胞的作用第89-91页
 3 讨论第91-92页
 参考文献第92-93页
主要结论第93-94页
在职攻读博期间已发表或投稿的研究论文第94-95页
附录第95-96页
致谢第96页

论文共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Harpin蛋白HpaG功能片段鉴定及应用与HrpNEa诱导植物抗虫性的一种转录调控机制
下一篇:微生物有机肥缓解黄瓜枯萎病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