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部地区政府经济职能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导论 | 第8-15页 |
一、选题目的及意义 | 第8-9页 |
二、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三、理论研究综述 | 第10-13页 |
四、写作框架及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政府经济职能的界定 | 第15-23页 |
第一节 政府经济职能概念的界定 | 第15-18页 |
一、政府职能 | 第15-16页 |
二、政府经济职能 | 第16-18页 |
第二节 西部地区总体经济特征 | 第18-19页 |
一、底子薄 | 第18-19页 |
二、发展的主观条件差 | 第19页 |
三、民族问题突出 | 第19页 |
第三节 西部地区政府的经济职能 | 第19-23页 |
一、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 | 第20-21页 |
二、西部地区政府职能的内涵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西部地区政府经济职能结构研究 | 第23-31页 |
第一节 西部地区政府经济职能结构的构成要素 | 第23-25页 |
第二节 政府经济职能结构的层次 | 第25-31页 |
一、确定西部地区政府经济职能结构的分层方法 | 第26页 |
二、确定西部地区政府经济职能层次结构的建立原则 | 第26-28页 |
三、指标涵义解释 | 第28-31页 |
第三章 西部地区政府经济职能模型的建立 | 第31-37页 |
第一节 模型中样本的确定 | 第31-33页 |
一、样本数据的时效性 | 第31-32页 |
二、样本数据来源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缺失数据的处理 | 第33-37页 |
一、产生缺失的原因 | 第33-34页 |
二、对缺失值的分析 | 第34-36页 |
三、对缺失值的处理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西部地区政府经济职能实证研究 | 第37-52页 |
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 | 第37-39页 |
一、因子分析法简介 | 第37-38页 |
二、因子分析方法原理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实证分析过程 | 第39-44页 |
一、相关性测试 | 第39-40页 |
二、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 | 第40-41页 |
三、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| 第41-44页 |
第三节 对模型的比较研究 | 第44-52页 |
一、实证输出结果的解释 | 第45-47页 |
二、比较研究 | 第47-52页 |
第五章 基于实证基础上的结论与建议 | 第52-59页 |
第一节 比较研究的结论——存在的问题 | 第52-56页 |
一、经济总量较小,政府调控力弱 | 第52-54页 |
二、发展后劲不足,政府推动不够 | 第54-55页 |
三、区域发展不均衡,政府职能缺位 | 第55-56页 |
第二节 对策及建议 | 第56-59页 |
一、推进农村建设 | 第56页 |
二、加大教育投入,培育人力资本 | 第56-57页 |
三、建立公平的分配机制 | 第57-59页 |
结束语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附表1 西部地区区划范围 | 第62-63页 |
附表2 旋转后的因子负载模型 | 第63-64页 |
附表3 西部地区政府经济职能结构模型 | 第64-76页 |
后记 | 第76-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