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5-10页 |
| 绪论 | 第10-11页 |
| 1 视觉色彩补偿 | 第11-27页 |
| ·色相 | 第13页 |
| ·补色的视觉原理 | 第13-14页 |
| ·光与色 | 第14-17页 |
| ·光 | 第14-15页 |
| ·颜色 | 第15-17页 |
| ·物体色 | 第17-18页 |
| ·视觉与色彩 | 第18-27页 |
| ·眼睛 | 第19页 |
| ·明与暗 | 第19页 |
| ·视觉残像 | 第19-22页 |
| ·同时性效果 | 第22-25页 |
| ·环境光色适应 | 第25-26页 |
| ·主流与非主流 | 第26-27页 |
| 2 补色与画家本体意识的对应 | 第27-48页 |
| ·补色的情感共性 | 第32-35页 |
| ·由感觉形成的自然情感共性 | 第32页 |
| ·由知觉转换的情感共性 | 第32-35页 |
| ·补色的情感个性 | 第35-36页 |
| ·补色与本体意识 | 第36-48页 |
| ·鲁本斯 | 第38-39页 |
| ·扬·维米尔 | 第39-40页 |
| ·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 | 第40-41页 |
| ·印象派 | 第41-44页 |
| ·你需要怎样的色彩 | 第44-45页 |
| ·未来派与未来 | 第45-48页 |
| 3 两种原则与黑、白、灰 | 第48-52页 |
| ·两种原则 | 第48页 |
| ·关于黑、白、灰 | 第48-52页 |
| 结论 | 第52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55页 |
| 后记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