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白洋淀控藻生物链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2页
第1章 前言第12-29页
   ·研究背景——白洋淀概述第12页
   ·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危害第12-14页
     ·水体富营养化及成因第12-13页
     ·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第13-14页
   ·生物修复技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研究概况第14-22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修复第14-16页
     ·水生植物修复第16-18页
     ·水生动物修复——生物操纵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·经典的生物操纵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·非经典的生物操纵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·生物操纵相关的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·浮游动物的摄食研究概况第22-26页
     ·桡足类对其它浮游动物的摄食第22-24页
     ·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浮游动物的摄食节律性第25-26页
   ·研究目的意义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6-29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意义第26-27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28-29页
第2章 控藻生物链的确定第29-37页
 引言第29页
   ·白洋淀富营养化的评定第29-30页
   ·控藻生物链初级生产者的确定第30-33页
     ·白洋淀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白洋淀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第31-32页
     ·白洋淀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第32-33页
   ·控藻生物链消费者的确定第33-36页
     ·白洋淀的浮游动物第33页
     ·白洋淀的枝角类第33-34页
     ·浮游植物与枝角类生物密度季节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·白洋淀的桡足类第35-36页
   ·小结第36-37页
第3章 实验室条件下枝角类对藻类的摄食生态研究第37-49页
 引言第37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37-39页
     ·枝角类第37页
     ·藻类第37页
     ·主要实验设备及试剂第37-39页
     ·实验用水第39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·蚤状溞摄食单一藻类实验第39页
     ·蚤状溞摄食混合藻类实验第39页
     ·老年低额溞摄食实验第39页
     ·实验计算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0-47页
     ·老年低额溞对单一藻类的摄食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·老年低额溞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摄食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·老年低额溞对四尾栅藻的摄食第41页
     ·老年低额溞对混合藻类的摄食第41-42页
     ·蚤状溞对单一藻类的摄食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·蚤状溞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摄食第42页
       ·蚤状溞对四尾栅藻的摄食第42-43页
     ·蚤状溞对混合藻类的摄食第43页
     ·枝角类对藻类摄食比较的讨论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枝角类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摄食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枝角类对四尾栅藻的摄食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·枝角类对混合藻的摄食第47页
   ·小结第47-49页
第4章 实验室条件下近邻剑水蚤的摄食生态研究第49-57页
 引言第49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培养过程实验用水第49-50页
     ·捕食者近邻剑水蚤第50页
     ·被捕食者枝角类第50页
     ·主要实验器材及试剂第50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50-52页
     ·近邻剑水蚤及枝角类游泳速度的测定第50页
     ·近邻剑水蚤的选食研究第50-51页
     ·近邻剑水蚤摄食过程的研究第51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近邻剑水蚤摄食率的影响第51页
     ·光周期对近邻剑水蚤摄食率的影响第51页
     ·摄食率的计算第51-52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52-56页
     ·近邻剑水蚤及枝角类的游泳速度第52-53页
     ·近邻剑水蚤的选食行为第53-54页
     ·近邻剑水蚤的摄食过程第54页
     ·不同温度对近邻剑水蚤摄食率的影响第54-55页
     ·不同光周期对近邻剑水蚤摄食率的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·小结第56-57页
第5章 结论与展望第57-59页
   ·全文结论第57-58页
   ·实验中的不足和后续工作的展望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5页
附录第65-66页
致谢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膨胀石墨对油及苯基有机分子的吸附性能研究
下一篇:河北省生态足迹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