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权证制度概述 | 第8-13页 |
第一节 权证的定义 | 第8页 |
第二节 权证的分类 | 第8-9页 |
一、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 | 第8页 |
二、美式权证、欧式权证和百慕大式权证 | 第8页 |
三、实物给付型权证和现金结算型权证 | 第8-9页 |
四、股本权证和备兑权证 | 第9页 |
五、价内权证、价外权证和价平权证 | 第9页 |
第三节 权证的法律特征 | 第9-10页 |
一、权证是财产权 | 第9-10页 |
二、权证是选择权 | 第10页 |
三、权证是形成权 | 第10页 |
四、权证具有射幸性 | 第10页 |
第四节 权证制度 | 第10-13页 |
一、权证的有关要素 | 第11页 |
二、进一步发行制度 | 第11页 |
三、做市商制度 | 第11页 |
四、信息披露制度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一些国家和地区权证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| 第13-23页 |
第一节 一些国家和地区权证制度概述 | 第14-22页 |
一、德国 | 第14-16页 |
二、新加坡 | 第16-18页 |
三、香港特别行政区 | 第18-20页 |
四、台湾地区 | 第20-22页 |
第二节 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我国权证发展的启示 | 第22-23页 |
一、对我国权证法制框架构建的启示 | 第22页 |
二、对建立健全我国现行权证制度的启示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我国权证制度的历史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8页 |
第一节 我国权证的历史和现状 | 第23-25页 |
一、我国权证的历史 | 第23页 |
二、我国权证的法制框架 | 第23-24页 |
三、我国现行的权证制度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我国权证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25-28页 |
一、现有法律制度框架不完善 | 第25页 |
二、一些现行法律制度规定不合理 | 第25-26页 |
三、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| 第26-28页 |
第四章 完善我国权证制度的法律对策与建议 | 第28-37页 |
第一节 构建权证的法律框架,完善权证制度 | 第28页 |
一、建议对《证券法》进行修订,明确权证属于有价证券 | 第28页 |
二、增加和完善部门规章中关于权证的规定 | 第28页 |
三、建议证交所出台权证交易细则 | 第28页 |
第二节 完善我国权证的现行法律制度 | 第28-30页 |
一、区分不同权证的发行人资格 | 第29页 |
二、股本权证发行改由证监会审批 | 第29页 |
三、增加标的资产的种类和数量 | 第29页 |
四、明确进一步发行的限制 | 第29-30页 |
第三节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 | 第30-37页 |
一、完善我国的做市商制度 | 第30-31页 |
二、建立有权证创设资格的券商的信用评级制度 | 第31-32页 |
三、严格信息披露制度 | 第32-34页 |
四、增加对内幕交易的事先防范制度 | 第34-37页 |
结语 | 第37-38页 |
致谢 | 第38-39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39-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