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一、前言 | 第7-9页 |
(一)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7页 |
(二)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7-9页 |
二、个人征信体系理论概述 | 第9-11页 |
(一)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9-10页 |
(二) 信用管理理论 | 第10-11页 |
三、国内外个人征信体系的发展 | 第11-21页 |
(一) 个人征信体系概述 | 第11-12页 |
(二) 我国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| 第12-15页 |
(三) 我国个人征信模式的选择 | 第15-16页 |
(四) 国外个人征信体系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| 第16-21页 |
四、建设银行个人征信体系的现状分析 | 第21-26页 |
(一) 建设银行现行个人征信体系概述 | 第21-23页 |
(二) 现行建设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 | 第23-24页 |
(三) 建设银行与外部的资信评估业 | 第24-26页 |
五、建设银行现行个人征信体系的缺陷 | 第26-30页 |
(一) 系统不完善 | 第26页 |
(二) 个人信用报告异议处理程序复杂 | 第26-27页 |
(三) 缺乏评估个人信用的完整信息资料 | 第27-28页 |
(四) 缺乏全面的个人资信评估体系 | 第28页 |
(五) 信用观念和意识的氛围还未形成 | 第28-29页 |
(六) 缺乏法律、法规及配套政策的保障 | 第29-30页 |
六、建设银行个人征信体系的构建 | 第30-45页 |
(一) 个人信用信息采集 | 第30-31页 |
(二) 建立科学统一的建设银行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| 第31-35页 |
(三) 建立建设银行个人资信评估体系 | 第35-39页 |
(四) 建立准确可靠全行联网的个人征信体系 | 第39-41页 |
(五) 健全个人信用管理机制 | 第41-42页 |
(六) 个人信用信息储存保护机制及隐私权的保护 | 第42-45页 |
七、结束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