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·能值理论概述 | 第9-10页 |
·能值分析的概念及思想 | 第9页 |
·能值分析的原理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能值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选题目的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的基本内容 | 第16-25页 |
·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概述 | 第16-17页 |
·生态经济系统 | 第16页 |
·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| 第16-17页 |
·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化 | 第17页 |
·绘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流图及能值表 | 第17-22页 |
·确定研究系统边界 | 第17页 |
·绘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量图 | 第17-19页 |
·编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产出分析表 | 第19-22页 |
·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指标体系 | 第22-24页 |
·能值投入结构指标 | 第22页 |
·能值生产力指标 | 第22-23页 |
·能值环境影响指标 | 第23页 |
·农业现代化能值指标 | 第23页 |
·系统稳定性能值指标 | 第23-24页 |
·系统生产优势度指标 | 第24页 |
·能值可持续指标 | 第24页 |
·系统发展评价与策略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能值投入产出分析 | 第24页 |
·能值指标体系分析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化分析 | 第25-39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 | 第25-26页 |
·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| 第25页 |
·农产品质量日益提高 | 第25页 |
·农业生产投入逐渐加大 | 第25页 |
·农业生产资源锐减 | 第25-26页 |
·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| 第26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产出分析 | 第26-34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演化分析 | 第26-30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演化分析 | 第30-33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产出相关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指标分析 | 第34-39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结构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生产力分析 | 第36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环境影响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稳定性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综合指数分析 | 第38-39页 |
第4章 中国农业生态经济地区差异分析及区划研究 | 第39-51页 |
·中国农业生产基本格局 | 第39-40页 |
·农业发展水平 | 第39页 |
·农业生产方式 | 第39页 |
·农业发展类型 | 第39-40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能值地区差异分析 | 第40-45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能值投入差异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生产力差异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环境影响差异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差异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区划 | 第45-51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区划的原则 | 第45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区划方法及步骤 | 第45-47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区划 | 第47-51页 |
第5章 结论及讨论 | 第51-62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化特征及发展建议 | 第51-53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化特征 | 第51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建议 | 第51-53页 |
·中国农业生态经济区域特点与发展建议 | 第53-59页 |
·东北温带平原农林渔地区特点及发展建议 | 第53-54页 |
·华北暖温带平原农林渔地区特点及发展建议 | 第54-55页 |
·黄淮亚热带暖温带平原丘陵农林渔地区特点及发展建议 | 第55-56页 |
·华南热带亚热带丘陵山地平原农林渔地区特点及发展建议 | 第56页 |
·西北温带干旱-半干旱农林地区特点及发展建议 | 第56-57页 |
·西北暖温带半干旱高原农牧林地区特点及发展建议 | 第57-58页 |
·长江流域亚热带山地丘陵农林渔地区特点及发展建议 | 第58-59页 |
·西南热带亚热带高原盆地农林地区特点及发展建议 | 第59页 |
·青藏高原高寒牧农林地区特点及发展建议 | 第59页 |
·研究创新点 | 第59-60页 |
·问题讨论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附录 | 第66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科研实践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