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法律适用
内容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引言 | 第12-14页 |
一、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概述 | 第14-18页 |
(一)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概念特征 | 第14-15页 |
(二) 股东代表诉讼与直接诉讼的区分 | 第15-16页 |
(三) 股东代表诉讼的适用范围 | 第16-18页 |
二、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立法现状分析 | 第18-21页 |
(一)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立法现状 | 第18-19页 |
(二)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立法上的不足 | 第19-20页 |
(三) 完善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立法的基本原则 | 第20-21页 |
三、我国股东代表诉讼主体的分析与完善 | 第21-30页 |
(一) 原告股东资格的认定 | 第21-25页 |
1. 客观条件的限制 | 第21-24页 |
2. 主观条件的限制 | 第24-25页 |
(二) 被告范围的确定 | 第25-27页 |
1. 考察国外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规定 | 第25-26页 |
2. 当前我国的立法规定 | 第26-27页 |
(三) 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 | 第27-29页 |
(四) 其他股东的诉讼参与 | 第29-30页 |
四、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程序的分析与完善 | 第30-41页 |
(一) 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适用 | 第30-33页 |
(二) 股东代表诉讼管辖权的适用 | 第33-35页 |
1. 地域管辖 | 第33-34页 |
2. 级别管辖 | 第34-35页 |
(三) 股东代表诉讼费用的担保 | 第35-36页 |
(四) 股东代表诉讼结果的归属 | 第36-41页 |
1. 原告胜诉情形分析 | 第37-38页 |
2. 原告败诉情形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 和解撤诉情形分析 | 第39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