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| 第1-7页 |
中文摘要 | 第7-1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5-24页 |
第一部分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调查 | 第24-37页 |
前言 | 第24-25页 |
材料和方法 | 第25-28页 |
结果 | 第28-32页 |
讨论 | 第32-34页 |
结论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7页 |
第二部分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炎性因子的相关研究 | 第37-51页 |
前言 | 第37-38页 |
材料和方法 | 第38-40页 |
结果 | 第40-45页 |
讨论 | 第45-48页 |
结论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第三部分 Apo E 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| 第51-70页 |
前言 | 第51-52页 |
材料和方法 | 第52-59页 |
结果 | 第59-64页 |
讨论 | 第64-67页 |
结论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0页 |
第四部分 脑小血管病变及亚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| 第70-82页 |
前言 | 第70页 |
材料和方法 | 第70-72页 |
结果 | 第72-77页 |
讨论 | 第77-79页 |
结论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2页 |
论文图片资料 | 第82-85页 |
文献综述一 炎性血清标志物与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| 第85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2页 |
文献综述二 经颅彩色多普勒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与发展 | 第92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01页 |
致谢 | 第101-10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