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| ·引言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| 第11-13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·国界表示及研究的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电子地图自适应可视化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3页 |
| ·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组织 | 第13-15页 |
| 第二章 国界电子地图自适应显示的研究基础 | 第15-26页 |
| ·电子地图自适应显示概述 | 第15-18页 |
| ·自适应显示的概念 | 第15页 |
| ·自适应显示的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·自适应显示的过程 | 第16-17页 |
| ·自适应显示的研究框架 | 第17-18页 |
| ·国界电子地图自适应显示的理论基础 | 第18-21页 |
| ·地图空间认知理论 | 第18页 |
| ·视觉感受理论 | 第18-20页 |
| ·电子地图多尺度表达理论 | 第20-21页 |
| ·国界的类型、表示要求与方法 | 第21-23页 |
| ·国界的类型 | 第21页 |
| ·国界的表示要求 | 第21-22页 |
| ·国界的表示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·示意国界线的表示方法 | 第22页 |
| ·点线国界符号的表示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·国界电子地图自适应显示的触发条件 | 第23-25页 |
| ·用户的地图操作触发 | 第23-24页 |
| ·用户的色觉异常触发 | 第24页 |
| ·用户的文化差异触发 | 第24-2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| 第三章 国界电子地图自适应显示的尺度划分及内容确定 | 第26-36页 |
| ·国界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的相关概念 | 第26-27页 |
| ·国界电子地图自适应显示的尺度划分 | 第27-32页 |
| ·国界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模型的基本原理 | 第27页 |
| ·国界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模型建立的原则 | 第27-28页 |
| ·国界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模型的建立 | 第28-32页 |
| ·电子地图载负量的计算 | 第28-29页 |
| ·基于特征点的关键比例尺的确定 | 第29-31页 |
| ·多尺度显示模型的建立 | 第31-32页 |
| ·模型的误差分析 | 第32页 |
| ·国界电子地图自适应显示的内容确定 | 第32-35页 |
| ·国界电子地图要素显示分级的特点 | 第33页 |
| ·国界电子地图要素显示分级的原则 | 第33-34页 |
| ·同类要素的显示分级原则 | 第33-34页 |
| ·不同类要素的显示分级原则 | 第34页 |
| ·国界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分级体系的建立 | 第34-3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| 第四章 国界电子地图自适应显示的符号设计 | 第36-54页 |
| ·地图操作触发自适应显示的符号设计 | 第36-41页 |
| ·基础地理要素自适应显示的符号设计 | 第36-37页 |
| ·符号的图案设计 | 第36-37页 |
| ·符号的尺寸设计 | 第37页 |
| ·国界要素自适应显示的符号设计 | 第37-41页 |
| ·国界自适应显示的方案 | 第37-38页 |
| ·GIS中国界符号的不同显示样式 | 第38-39页 |
| ·国界自适应显示中标准画法的实现 | 第39-41页 |
| ·色觉异常触发自适应显示的符号设计 | 第41-45页 |
| ·色觉异常者眼中的色彩 | 第41-42页 |
| ·面向色觉异常者的电子地图设计原则 | 第42页 |
| ·面向色觉异常者的点状、线状、面状符号设计 | 第42-44页 |
| ·点状符号的设计 | 第42-43页 |
| ·线状符号的设计 | 第43页 |
| ·面状符号的设计 | 第43-44页 |
| ·面向色觉异常者的国界电子地图设计 | 第44-45页 |
| ·文化差异触发自适应显示的符号设计 | 第45-52页 |
| ·中西方的地图符号色彩设计 | 第45-48页 |
| ·中西方的色彩象征意义对比 | 第45-46页 |
| ·中西方地图符号色彩设计分析 | 第46-48页 |
| ·地名的罗马化 | 第48-50页 |
| ·地名罗马化的基本原则 | 第49页 |
| ·地名罗马化的分类与方案 | 第49-50页 |
| ·特效符号的运用 | 第50-51页 |
| ·面向西方用户的国界电子地图设计 | 第51-5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| 第五章 国界电子地图自适应显示的实现与应用 | 第54-67页 |
| ·国界地理信息系统网络版概述 | 第54-55页 |
| ·系统功能 | 第54页 |
| ·系统总体设计 | 第54-55页 |
| ·自适应国界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制作 | 第55-61页 |
| ·国界电子地图的总体设计 | 第55-56页 |
| ·制图资料 | 第56-57页 |
| ·数据预处理 | 第57页 |
| ·国界电子地图的制作 | 第57-61页 |
| ·符号设计 | 第57-58页 |
| ·色彩设计 | 第58-59页 |
| ·注记设计 | 第59-60页 |
| ·图层设计 | 第60-61页 |
| ·国界电子地图的审查 | 第61页 |
| ·国界电子地图自适应显示的实现 | 第61-62页 |
| ·网络电子地图功能的实现 | 第61-62页 |
| ·国界电子地图自适应显示的实现机制 | 第62页 |
| ·应用情况 | 第62-6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| ·已做工作总结 | 第67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67-68页 |
| ·有待深入研究的任务 | 第68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|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| 第72-74页 |
| 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