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КИТАЙСКАЯАННОТАЦИЯ | 第4-7页 |
绪论 | 第7-11页 |
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7-8页 |
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8-9页 |
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近代档案法规概况 | 第11-24页 |
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清朝的档案法规 | 第11-14页 |
一、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发展概况 | 第11-13页 |
二、清末的档案立法和档案法规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档案法规 | 第14-16页 |
一、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发展概况 | 第14-15页 |
二、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档案立法与档案法规 | 第15-16页 |
第三节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档案法规 | 第16-18页 |
一、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发展概况 | 第16页 |
二、北洋政府档案立法和档案法规的现状 | 第16-18页 |
第四节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档案法规 | 第18-23页 |
一、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发展概况 | 第18-20页 |
二、国民政府的档案立法和档案法规 | 第20-2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近代档案法规发展的影响因素 | 第24-40页 |
第一节 历史经验的启示 | 第24-28页 |
一、唐宋两朝档案立法的借鉴意义 | 第24-26页 |
二、元明清档案立法的借鉴意义 | 第26-28页 |
第二节 社会环境因素 | 第28-37页 |
一、经济形态的转变为档案法规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| 第28-30页 |
二、封建制度的解体引发了档案法规的演变 | 第30-34页 |
三、思想意识的冲击促进了档案法规的变化 | 第34-37页 |
第三节 档案工作发展对近代档案法规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一、档案的专门化——专门档案的出现 | 第37页 |
二、档案工作的职业化进展 | 第37-38页 |
三、档案机构的专门化 | 第38-3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近代档案法规的时代特征 | 第40-53页 |
第一节 档案法规的近代化转型——基于同古代档案法规的比较 | 第40-46页 |
一、档案法律意识的强化 | 第41-43页 |
二、从诸法合体到独立档案法规的出现 | 第43-45页 |
三、档案法规内容具有新时代的特征 | 第45-46页 |
第二节 异质性 | 第46-48页 |
一、近代前档案法规性质的同一性 | 第47页 |
二、近代档案法规性质的多元化 | 第47-48页 |
第三节 因袭与创新并存 | 第48-50页 |
一、因袭与创新并存的原因 | 第48-49页 |
二、因袭守旧的表现 | 第49页 |
三、创新的表现 | 第49-50页 |
第四节 分散性 | 第50-52页 |
一、分散性的表现 | 第50-51页 |
二、结论 | 第51-5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近代档案法规的影响 | 第53-59页 |
第一节 近代档案法规在档案法制建设中的作用 | 第53-55页 |
一、实现了古代档案立法向近代档案立法的转变 | 第53页 |
二、为新中国建立后档案立法奠定了基础 | 第53-55页 |
第二节 近代档案法规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一、管理体制方面的变化 | 第55页 |
二、档案管理机构方面的变化 | 第55-56页 |
三、档案从业人员的变化 | 第56-5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结语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