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培养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选题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选题目的 | 第11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·写作思路和创新之处 | 第17-19页 |
·写作思路 | 第17-18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相关理论和基本概念 | 第19-30页 |
·全球化问题概述 | 第19-24页 |
·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| 第20-21页 |
·全球化的实质 | 第21-23页 |
·全球化的必然性 | 第23-24页 |
·国家认同理论 | 第24-29页 |
·国家认同的含义 | 第24-27页 |
·国家认同与国家合法性 | 第27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全球化浪潮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消极影响 | 第30-41页 |
·全球化对我国的冲击 | 第30-38页 |
·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的挑战 | 第30-33页 |
·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| 第33-35页 |
·全球化对我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| 第35-38页 |
·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弱化的表现 | 第38-40页 |
·国家意识的淡化 | 第38页 |
·国家安全意识削弱 | 第38-39页 |
·国家责任心的弱化 | 第39页 |
·政治信仰淡漠 | 第39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我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存在的缺陷 | 第41-47页 |
·教育理念的不到位 | 第41-42页 |
·教育目标的可操作性不强 | 第42-43页 |
·教育内容的滞后 | 第43-44页 |
·教育方法和载体拓展创新不够 | 第44-45页 |
·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不够 | 第4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5章 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培养的策略 | 第47-65页 |
·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| 第47-49页 |
·坚持国家认同感培养长抓不懈的教育理念 | 第47-48页 |
·坚持立足民族性、注重开放性的教育理念 | 第48-49页 |
·坚持继承传统、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 | 第49页 |
·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| 第49-51页 |
·目标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| 第49-50页 |
·正确目标的确立 | 第50-51页 |
·拓展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培养的内容 | 第51-58页 |
·国家利益观教育 | 第51-53页 |
·民族文化教育 | 第53-55页 |
·公民意识教育 | 第55-57页 |
·全球意识教育 | 第57-58页 |
·拓展创新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培养的载体和方法 | 第58-62页 |
·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| 第58页 |
·充分利用互联网载体开展大学生国家认同感教育 | 第58-60页 |
·创新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培养的方法 | 第60-62页 |
·构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培养的资源体系 | 第62-64页 |
·重视学校教育 | 第62-63页 |
·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| 第63页 |
·寻求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 | 第63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结论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