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4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22页 |
| ·聚合物驱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聚合物凝胶调驱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·聚合物和聚合物凝胶分子构型研究现状 | 第15-19页 |
| ·光散射技术发展历史和应用领域 | 第19-22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2-24页 |
| 第二章 聚合物凝胶性能评价方法 | 第24-31页 |
| ·聚合物凝胶性能评价指标及其特点 | 第24-25页 |
| ·黏度 | 第24页 |
| ·转变压力 | 第24页 |
| ·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 | 第24-25页 |
| ·聚合物凝胶性能评价方法 | 第25-27页 |
| ·评价指标确定 | 第25页 |
| ·评价方法建立 | 第25页 |
| ·转变压力及其测试原理 | 第25-26页 |
| ·转变压力测试装置 | 第26-27页 |
| ·评价方法适应性研究 | 第27-31页 |
| 第三章 Cr~(3+)聚合物凝胶分子构型及渗流特性机理研究 | 第31-53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31-32页 |
| ·聚合物和交联剂 | 第31页 |
| ·实验用水 | 第31-32页 |
| ·实验岩心 | 第32页 |
| ·实验温度 | 第32页 |
| ·实验仪器及实验步骤 | 第32-35页 |
| ·实验结果分析 | 第35-49页 |
| ·聚合物凝胶黏度 | 第35-37页 |
| ·聚合物凝胶分子流体力学直径 | 第37-42页 |
| ·聚合物凝胶分子结构形态 | 第42-45页 |
| ·聚合物凝胶渗流特性 | 第45-49页 |
| ·多孔介质对聚合物凝胶成胶效果影响 | 第49-51页 |
| ·小结 | 第51-53页 |
| 第四章 Cr~(3+)聚合物凝胶调剖(驱)剂配方筛选及性质评价 | 第53-79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53-54页 |
| ·聚合物和交联剂 | 第53页 |
| ·实验用水 | 第53-54页 |
| ·实验岩心 | 第54页 |
| ·实验温度 | 第54页 |
| ·实验仪器及原理 | 第54页 |
| ·旅大10-1 油田调剖(驱)剂配方筛选及性质评价实验结果 | 第54-63页 |
| ·聚合物凝胶黏度 | 第54-56页 |
| ·聚合物凝胶渗流特性 | 第56-61页 |
| ·聚合物凝胶流变性和黏弹性 | 第61-63页 |
| ·南堡35-2 油田调剖(驱)剂配方筛选及性质评价实验结果 | 第63-68页 |
| ·聚合物凝胶黏度 | 第63-64页 |
| ·聚合物凝胶渗流特性 | 第64-65页 |
| ·聚合物凝胶流变性和黏弹性 | 第65-68页 |
| ·聚合物凝胶成胶机理和成胶条件 | 第68-77页 |
| ·聚合物溶液热力学理论 | 第68-73页 |
| ·溶液反应动力学的笼效应理论 | 第73-75页 |
| ·高价金属离子水解聚合 | 第75页 |
| ·高价金属与聚合物作用机理 | 第75-76页 |
| ·Cr~(3+)聚合物凝胶的成胶条件 | 第76-77页 |
| ·小结 | 第77-79页 |
| 第五章 Cr~(3+)聚合物凝胶调剖(驱)物理模拟研究 | 第79-112页 |
| ·相似理论和相似准则 | 第79-90页 |
| ·相似理论 | 第79-83页 |
| ·常规水驱油相似准则 | 第83-87页 |
| ·聚合物驱油相似准则 | 第87-90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90-92页 |
| ·聚合物和交联剂 | 第90页 |
| ·实验用水 | 第90页 |
| ·实验用油 | 第90页 |
| ·物理模型 | 第90-92页 |
| ·实验温度 | 第92页 |
| ·设备流程和实验步骤 | 第92-93页 |
| ·实验方案 | 第93-94页 |
| ·旅大10-1 油田物理模拟实验方案 | 第93页 |
| ·南堡35-2 油田物理模拟实验方案 | 第93-94页 |
| ·旅大10-1 油田调剖(驱)物理模拟实验结果 | 第94-101页 |
| ·聚合物溶液注入时机对采收率的影响 | 第94-95页 |
| ·聚合物凝胶注入时机对采收率的影响 | 第95-96页 |
| ·水驱结束时聚合物溶液与聚合物凝胶增油效果对比 | 第96-97页 |
| ·早期注入聚合物驱与“聚合物凝胶驱+聚合物驱”效果对比 | 第97-98页 |
| ·聚合物浓度对采收率影响 | 第98-99页 |
| ·聚合物凝胶用量对采收率影响 | 第99页 |
| ·动态反应特征曲线 | 第99-101页 |
| ·南堡35-2 油田调剖(驱)物理模拟实验结果 | 第101-110页 |
| ·人造模型实验 | 第101-103页 |
| ·填砂模型 | 第103-106页 |
| ·动态反应特征曲线 | 第106-110页 |
| ·小结 | 第110-112页 |
| 第六章 Cr~(3+)聚合物凝胶调剖(驱)矿场试验及效果分析 | 第112-132页 |
| ·旅大10-1 油田调剖(驱)矿场试验及效果分析 | 第112-121页 |
| ·地质概况 | 第112-113页 |
| ·井组概况 | 第113页 |
| ·调驱工艺设计 | 第113-114页 |
| ·调驱方案设计 | 第114-115页 |
| ·井组注入动态与生产效果分析 | 第115-119页 |
| ·多井组试验 | 第119-121页 |
| ·南堡35-2 油田调剖(驱)矿场试验及效果分析 | 第121-131页 |
| ·地质概况 | 第121-123页 |
| ·油井含水及其变化特征 | 第123-124页 |
| ·调驱工艺设计 | 第124页 |
| ·调驱注入方案 | 第124-125页 |
| ·井组注入动态与生产效果分析 | 第125-130页 |
| ·多井组试验 | 第130-131页 |
| ·小结 | 第131-132页 |
| 结论 | 第132-13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34-141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141-142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42-144页 |
| 致谢 | 第144-145页 |
| 详细摘要 | 第145-1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