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8-19页 |
·研究的背景、目的与意义 | 第8-11页 |
·论文研究的背景 | 第8-9页 |
·论文研究的目的 | 第9-10页 |
·论文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| 第11-16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的方法论 | 第16-17页 |
·论文的内容安排 | 第17-18页 |
·论文的创新点与可延伸之处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性分析 | 第19-26页 |
·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| 第19-22页 |
·历年地区生产总值 | 第20页 |
·历年人均生产总值 | 第20-21页 |
·历年人均GDP偏差率 | 第21-22页 |
·经济发展速度差异性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历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| 第22-23页 |
·相对发展率 | 第23页 |
·经济结构差异性分析 | 第23-26页 |
第三章 中部六省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应的差异性分析 | 第26-40页 |
·信贷传导中介的差异性分析 | 第26-29页 |
·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差异性分析 | 第26-27页 |
·银行业金融机构结构的差异性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竞争程度的差异性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信贷传导载体的差异性分析 | 第29-34页 |
·信贷资源的差异性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信贷资产结构的差异性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金融深化程度的差异性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信贷传导微观主体的差异性分析 | 第34-38页 |
·融资结构的差异性分析 | 第35-37页 |
·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信贷传导主体的差异性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信贷传导环境的差异性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社会信用环境的差异性分析 | 第39页 |
·社会法制环境的差异性分析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差异性实证分析 | 第40-61页 |
·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| 第40-41页 |
·变量选取 | 第40-41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41页 |
·检验模型与检验方法 | 第41-43页 |
·单位根检验 | 第42页 |
·脉冲响应函数检验 | 第42-43页 |
·实证检验 | 第43-60页 |
·单位根检验 | 第43-50页 |
·脉冲响应函数检验 | 第50-60页 |
·实证检验的结论 | 第60-61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61-69页 |
·结论 | 第61页 |
·改善我国中部六省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应的对策建议 | 第61-69页 |
·构建差别化的银行体系 | 第62-65页 |
·培育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| 第65-67页 |
·加强落后省份的信用体系建设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作者简历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