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7-9页 |
一、《千家诗》的作者、版本与流传 | 第9-13页 |
(一) 作者与版本 | 第9-10页 |
(二) 历代的流传 | 第10-11页 |
(三) 评论与注释 | 第11-13页 |
二、《千家诗》的编辑体例 | 第13-18页 |
(一) 分类的方式 | 第13页 |
(二) 方式的渊源 | 第13-15页 |
(三) 分类的理念 | 第15-17页 |
(四) 作品入选的标准 | 第17-18页 |
三、《千家诗》的诗教内容 | 第18-25页 |
(一) 自然景物 | 第19-20页 |
(二) 咏物言志 | 第20-21页 |
(三) 赠友送别 | 第21页 |
(四) 吊古咏史 | 第21-22页 |
(五) 应制颂德 | 第22-23页 |
(六) 民俗 | 第23页 |
(七) 其他 | 第23-25页 |
四、《千家诗》的诗教特色 | 第25-30页 |
(一) 《千家诗》与其他蒙学读物 | 第25-26页 |
(二) 《千家诗》与其他诗类蒙学读物 | 第26-27页 |
(三) 《千家诗》与《唐诗三百首》 | 第27-30页 |
五、《千家诗》的诗教继承 | 第30-33页 |
结语 | 第33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6页 |
附录:文献综述 | 第36-39页 |
后记 | 第39-40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