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缩略词 | 第11-12页 |
1. 绪言 | 第12-27页 |
·自交不亲和性的分类及表现特征 | 第12-14页 |
·自交不亲和性的种类 | 第12-13页 |
·不同类型自交不亲和性的表现特征 | 第13-14页 |
·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基础 | 第14-20页 |
·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基础 | 第14-15页 |
·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基础 | 第15-20页 |
·梨自交不亲和性基因型的鉴定方法 | 第20-22页 |
·观察对比法 | 第20页 |
·花柱S糖蛋白电泳分析法 | 第20-21页 |
·S基因分子鉴定法 | 第21页 |
·基因芯片法 | 第21-22页 |
·亲缘关系推测法 | 第22页 |
·自交不亲和的克服方法 | 第22-25页 |
·授粉法 | 第22-23页 |
·染色体加倍 | 第23页 |
·化学处理法 | 第23-24页 |
·物理处理法 | 第24页 |
·其他克服自交不亲和的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| 第25-27页 |
·目的意义 | 第25-26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6-27页 |
2 惠阳红梨S基因型的鉴定 | 第27-43页 |
·惠阳红梨自交不亲和性的检测 | 第27-28页 |
·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2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惠阳红梨梨S基因型的鉴定 | 第28-4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8-2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9-3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1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41-43页 |
3. 梨S46-RNASE基因的全长基因组序列的分离克隆 | 第43-47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43页 |
·植物材料 | 第43页 |
·主要试剂及设备 | 第43页 |
·引物设计 | 第4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3-44页 |
·S_(46)-RNase基因的特异PCR扩增 | 第43-44页 |
·PCR产物回收 | 第44页 |
·T载连接 | 第44页 |
·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 | 第44页 |
·特异扩增检测 | 第44页 |
·序列分析及新序列提交 | 第4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4-46页 |
·S46-RNase特异扩增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测序结果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46-47页 |
4 惠阳红梨花粉S基因的克隆 | 第47-61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7-48页 |
·植物材料 | 第47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47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47页 |
·引物设计 | 第47-4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8页 |
·惠阳红梨花粉S基因的特异PCR扩增 | 第48页 |
·PCR产物回收、克隆、转化 | 第48页 |
·含有目的片段的菌液测序 | 第4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8-60页 |
·花粉S基因的PCR特异扩增 | 第48-49页 |
·SFBB-alfa基因 | 第49-51页 |
·SFBB-beta基因 | 第51-54页 |
·SFBB-gamma基因 | 第54-56页 |
·惠阳红梨花粉S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 | 第56-59页 |
·惠阳红梨花粉S基因的命名与序列提交 | 第59-60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60-61页 |
结论与创新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70页 |
附录1: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0-71页 |
附录2 主要试剂配制 | 第71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