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20页 |
| ·概述 | 第9页 |
| ·钢管相贯节点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| 第9-18页 |
| ·相贯节点的分类 | 第9-11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外钢管相贯节点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钢管相贯节点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·方管节点的优势 | 第15-16页 |
| ·工程应用实例 | 第16-18页 |
| ·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8-20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8页 |
| ·方管"鸟嘴"型节点形式 | 第18-19页 |
| ·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2 方管节点力学性能和理论研究 | 第20-27页 |
| ·引言 | 第20页 |
| ·方管平面X型相贯节点几何参数 | 第20-21页 |
| ·平面内弯矩作用下方管节点的破坏模式 | 第21-22页 |
| ·方管X型节点承受平面内弯矩作用的理论研究 | 第22-24页 |
| ·当β≤0.85时,由弦杆表面屈服控制的节点承载力设计公式 | 第22页 |
| ·当0.85<β≤1.0时,由腹杆开裂控制的承载力设计公式 | 第22-23页 |
| ·当0.85<β≤1.0时,由弦杆侧壁屈曲控制的承载力设计公式 | 第23页 |
| ·根据"4铰屈服线"弦杆侧壁屈曲分析模型的承载力设计公式 | 第23-24页 |
| ·方管"鸟嘴"型节点受轴力作用的理论研究 | 第24-2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5-27页 |
| 3 方管"鸟嘴"型相贯节点试验研究 | 第27-35页 |
| ·试验介绍 | 第27-30页 |
| ·概况 | 第27页 |
| ·试件参数 | 第27-28页 |
| ·支承条件 | 第28页 |
| ·材料特性 | 第28-29页 |
| ·试验过程 | 第29-30页 |
| ·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30-33页 |
| ·试验得出的极限承载力 | 第30页 |
| ·方管"鸟嘴"型节点试验结果与EC3结果的对比 | 第30-33页 |
| ·试验结论 | 第33-35页 |
| 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| 第35-50页 |
| ·屈曲分析概述 | 第35-36页 |
| ·ANSYS非线性屈曲分析方法 | 第36-41页 |
| ·结构的非线性行为 | 第36页 |
| ·结构非线性行为的原因 | 第36-38页 |
| ·ANSYS非线性分析方法 | 第38-39页 |
| ·ANSYS求解的组织级别 | 第39-40页 |
| ·ANSYS非线性分析过程 | 第40-41页 |
| ·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41-45页 |
| ·单元类型的选取 | 第41-42页 |
| ·材料的本构关系 | 第42页 |
| ·网格划分 | 第42-43页 |
| ·边界条件及加载 | 第43-45页 |
| ·有限元分析结果及验证 | 第45-50页 |
| ·有限元结果与试验承载力对比 | 第45-46页 |
| ·有限元与试验的承载力性能曲线对比 | 第46-48页 |
| ·破坏模式的对比 | 第48-49页 |
| ·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总结 | 第49-50页 |
| 5 方管"鸟嘴"型相贯节点承载力分析 | 第50-64页 |
| ·引言 | 第50页 |
| ·几何参数的分析 | 第50-56页 |
| ·腹杆与弦杆宽度之比β的影响 | 第50-53页 |
| ·腹杆与弦杆厚度之比τ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| ·弦杆宽度与厚度之比2γ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| ·节点破坏模式分析 | 第56-58页 |
| ·约束位置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| ·材料屈服强度的影响 | 第60-6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| 6 结论和建议 | 第64-66页 |
| ·结论 | 第64-65页 |
| ·建议 | 第65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