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速公路中修废料再生应用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·研究目的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节约资源 | 第10-11页 |
·保护环境 | 第11-12页 |
·推广前景 | 第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路线 | 第15-19页 |
·厂拌热再生 | 第15-16页 |
·厂拌冷再生 | 第16-19页 |
第二章 高速公路中修废料性能研究 | 第19-27页 |
·中修废料取样 | 第19页 |
·试验用废料的基本情况 | 第19页 |
·中修废料沥青性能分析 | 第19-22页 |
·中修废料矿料分析 | 第22-25页 |
·中修废料代表性级配选择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中修废料再生外掺剂优化 | 第27-36页 |
·改善剂研制 | 第27-32页 |
·选择的调和剂 | 第27-29页 |
·改善剂自身的抗老化性能 | 第29-30页 |
·改善剂比例确定 | 第30-31页 |
·再生沥青指标 | 第31-32页 |
·冷再生专用乳化沥青 | 第32-35页 |
·乳化沥青的基本要求 | 第32-33页 |
·乳化沥青的固化成型 | 第33页 |
·乳化沥青的制备与性能 | 第33-35页 |
·试验确定乳化沥青用量 | 第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中修废料再生配合比设计 | 第36-44页 |
·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| 第36-41页 |
·前言 | 第36页 |
·改善剂和新加材料 | 第36-37页 |
·新加矿料级配组成 | 第37页 |
·旧料掺配率的确定 | 第37-38页 |
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验证 | 第38页 |
·沥青混合料再生的充分条件 | 第38页 |
·几个体积法中指标的测定 | 第38-41页 |
·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| 第41-44页 |
·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 | 第41-42页 |
·配合比设计程序 | 第42页 |
·试件成型和养生方法选择 | 第42-43页 |
·马歇尔试验控制指标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再生沥青混合料试验 | 第44-68页 |
·原材料 | 第44-46页 |
·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试验 | 第46-61页 |
·旧料掺配率 | 第46-48页 |
·混合料对比试验 | 第48-49页 |
·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 | 第49-59页 |
·检验指标 | 第59-60页 |
·推荐级配范围 | 第60-61页 |
·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试验 | 第61-6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第六章 中修废料再生在农村公路中的应用 | 第68-77页 |
·热再生试验路段 | 第68-73页 |
·路面结构 | 第68页 |
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| 第68-71页 |
·试验路铺筑 | 第71-73页 |
·冷再生试验路段 | 第73-76页 |
·路面结构 | 第73页 |
·试验路方案确定 | 第73-74页 |
·试验路主要技术指标 | 第74页 |
·试验路铺筑及检测 | 第74-75页 |
·拌和与运输 | 第75页 |
·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 | 第75页 |
·再生沥青混合料压实 | 第75页 |
·再生试验路的检测 | 第75-76页 |
·经济效益分析 | 第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主要研究结论与建议 | 第77-79页 |
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77-78页 |
2 进一步研究建议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5页 |
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