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声—地震耦合的声波探雷模型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9-13页 |
·地雷及其影响 | 第9-10页 |
·国际禁雷运动 | 第10-11页 |
·人道主义排雷行动 | 第11-13页 |
·人道主义排雷系统 | 第13-17页 |
·金属探测器 | 第13页 |
·探地雷达 | 第13-14页 |
·红外成像探雷技术 | 第14-15页 |
·核电四极矩共振探雷技术 | 第15-16页 |
·其它探雷技术 | 第16-17页 |
·声波探雷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 | 第17-19页 |
·本文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和主要内容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声学理论基础概述 | 第21-41页 |
·简谐振子的振动 | 第21-28页 |
·自由振动 | 第21-24页 |
·阻尼振动 | 第24-26页 |
·受迫振动 | 第26-28页 |
·多自由度系统振动的集中参数模型 | 第28-35页 |
·集中参数系统模型的概念 | 第28-29页 |
·单自由度系统频响函数 | 第29-30页 |
·多自由度系统频响函数 | 第30-33页 |
·多自由度系统模态分析 | 第33-35页 |
·声波的基本性质 | 第35-40页 |
·声的基本概念 | 第35-37页 |
·平面声波 | 第37-39页 |
·声波的辐射与吸收 | 第39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三章 声-地震耦合原理 | 第41-64页 |
·双相介质中波的传播 | 第41-46页 |
·土壤及其力学特性 | 第41-44页 |
·地震波理论概述 | 第44-45页 |
·BIOT 孔隙介质弹性波传播理论 | 第45-46页 |
·声-地震耦合的基本特征 | 第46-49页 |
·声-地震耦合机理 | 第46页 |
·耦合地震波传播特性 | 第46-48页 |
·地震波遇到地雷时的反射或散射现象 | 第48-49页 |
·声-地震耦合数值模拟 | 第49-59页 |
·Comsol Multiphysics 概述 | 第49-51页 |
·低音炮声场分布模拟 | 第51-54页 |
·脉冲点声源在土壤中的传播模拟 | 第54-59页 |
·声-地震耦合实验系统设计 | 第59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四章 土壤-地雷共振模型 | 第64-82页 |
·声波探雷原理及其模型 | 第64-71页 |
·声波探雷技术基本原理 | 第64-66页 |
·声波探雷线性模型 | 第66-68页 |
·声波探雷非线性模型 | 第68-71页 |
·表面波探雷模型 | 第71页 |
·土壤-地雷共振模态分析 | 第71-75页 |
·地震波与地雷相互作用的数值仿真模型 | 第75-8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第五章 声波探雷实验系统 | 第82-102页 |
·发射系统 | 第82-84页 |
·扬声器 | 第82-83页 |
·电动振子 | 第83页 |
·声参量阵 | 第83-84页 |
·接收系统 | 第84-87页 |
·地震检波器和振动加速度计 | 第84-85页 |
·激光多普勒振动计 | 第85-86页 |
·雷达多普勒振动计 | 第86页 |
·超声多普勒振动计 | 第86-87页 |
·声麦克风 | 第87页 |
·本课题实验系统设计 | 第87-101页 |
·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| 第88-89页 |
·实验箱 | 第89-90页 |
·声波发射系统 | 第90-95页 |
·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| 第95-10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1-102页 |
第六章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| 第102-132页 |
·实验方案概述 | 第102-105页 |
·实验重复性 | 第105-108页 |
·单日实验重复性 | 第106-107页 |
·土壤自然沉降对实验重复性影响 | 第107-108页 |
·无地雷地表振动测试曲线 | 第108-112页 |
·有地雷地表振动测试曲线 | 第112-120页 |
·实验用地雷 | 第112-113页 |
·有地雷存在时实验的可重复性 | 第113-115页 |
·有、无地雷存在时地表振动速度的比较 | 第115-118页 |
·地雷埋藏深度对地表振动速度的影响 | 第118-120页 |
·有干扰物地表振动测试曲线 | 第120-125页 |
·室外实验 | 第125-1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1-132页 |
第七章 声波探雷其它几个相关问题探索 | 第132-142页 |
·实验数据曲线拟合 | 第132-136页 |
·声波探雷实验方案的若干建议 | 第136-139页 |
·电路类比法分析土壤-地雷系统共振模型 | 第139-1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41-142页 |
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42-145页 |
·论文完成的工作 | 第142-143页 |
·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143-144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44-1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5-155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155-156页 |
致谢 | 第1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