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1. 导论 | 第12-20页 |
·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4页 |
·QDII 产品发行情况及业绩 | 第12-14页 |
·投资者权益损害状况 | 第14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4-17页 |
·国外QDII 制度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QDII 制度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5-17页 |
·评论 | 第17页 |
·逻辑结构与主要创新 | 第17-18页 |
·相关概念的说明暨研究范围划定 | 第18-20页 |
·QDII 制度的概念 | 第18页 |
·QDII 投资者的概念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范围划定——基金形式的QDII | 第19-20页 |
2. QDII 投资者保护研究的理论依据 | 第20-28页 |
·保护QDII 投资者的必要性 | 第20-23页 |
·资本市场的需要 | 第20页 |
·QDII 的特殊性质决定 | 第20-21页 |
·我国QDII 市场上特殊的投资者结构 | 第21-22页 |
·QDII 融资合同的不完全契约性质决定 | 第22页 |
·QDII 信托契约的格式合同属性 | 第22-23页 |
·投资者保护的基本原理 | 第23页 |
·契约论与法律论之对比分析 | 第23-25页 |
·本文研究路径的选择——从契约到法律 | 第25-27页 |
·契约履行 | 第25-26页 |
·社会第三方力量制衡 | 第26-27页 |
·法律强制性保护 | 第27页 |
·小结 | 第27-28页 |
3. QDII 投资机构内部治理结构 | 第28-42页 |
·管理人的信赖义务 | 第28-32页 |
·信赖义务的基础 | 第28-29页 |
·各国立法实践及比较 | 第29-30页 |
·信赖义务的内容 | 第30-32页 |
·托管人的监督义务 | 第32-36页 |
·各国立法比较研究 | 第32-34页 |
·我国托管人监督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强化基金托管人职责的建议 | 第35-36页 |
·信息披露 | 第36-39页 |
·我国QDII 信息披露之立法现状 | 第36-37页 |
·评价和改进 | 第37-39页 |
·QDII 持有人大会 | 第39-42页 |
4. 第三方力量制衡 | 第42-49页 |
·行业协会 | 第42-44页 |
·行业协会保护投资者的原理和途径 | 第42-43页 |
·完善证券业协会自律机能 | 第43-44页 |
·构建投资者协会 | 第44页 |
·投资者资产损失补偿和保险机制 | 第44-47页 |
·国外实践 | 第44-45页 |
·建立中小投资者赔偿基金 | 第45-46页 |
·建立投资保险制度 | 第46-47页 |
·信誉机制 | 第47-49页 |
5. 保护QDII 投资者的法律机制 | 第49-61页 |
·各国(地区)QDII 权益保护立法现状之比较分析 | 第50-53页 |
·境外立法经验 | 第50页 |
·国内立法实践 | 第50-51页 |
·评价与启示 | 第51-53页 |
·QDII 投资者保护的立法建议 | 第53-55页 |
·l 构建法律框架,明晰基本权利义务 | 第53-54页 |
·法律规则的整合与协调 | 第54-55页 |
·监管体制模式选择 | 第55-60页 |
·现行监管模式面临的挑战 | 第55-58页 |
·协作监管模式的制度设计 | 第58页 |
·国际化监管模式的制度设计 | 第58-6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后记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