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导言 | 第11-22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评述 | 第13-19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及评述 | 第13-16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及评述 | 第16-19页 |
·研究思路和框架 | 第1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本文创新之处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的理论基础 | 第22-38页 |
·城镇化的基本内涵 | 第22-23页 |
·推拉理论 | 第23-25页 |
·耕地利用的影响因素 | 第25-27页 |
·人口 | 第25-26页 |
·经济 | 第26页 |
·政策 | 第26-27页 |
·技术 | 第27页 |
·城市化 | 第27页 |
·耕地递减的内在作用机制 | 第27-29页 |
·比较经济利益的驱动 | 第28页 |
·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 | 第28页 |
·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人口增长的因素 | 第29页 |
·社会行为的影响 | 第29页 |
·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的协调机理 | 第29-32页 |
·城镇化与耕地规模经营 | 第29-30页 |
·城镇化与农民非农化 | 第30-31页 |
·城镇化与粮食安全 | 第31-32页 |
·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的协调 | 第32页 |
·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资源变化分析 | 第32-38页 |
·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资源变化的机制分析 | 第32-34页 |
·城镇化对耕地资源变化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变化的数量经济分析 | 第35-38页 |
第三章 山东城镇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的状况 | 第38-46页 |
·山东城镇化进程及特征 | 第38-43页 |
·山东省城镇化进程 | 第38页 |
·山东省城镇化特征 | 第38-40页 |
·山东省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特征 | 第40-43页 |
·山东省城镇化进程中的耕地面积变化状况 | 第43-44页 |
·山东城镇化进程及耕地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4-46页 |
·城镇化指标的分析与建立 | 第44页 |
·城镇化与耕地变化相关性分析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山东城镇化对耕地保护负效应评价 | 第46-55页 |
·定性分析 | 第46-50页 |
·乡镇企业对耕地的污染 | 第46页 |
·城镇扩展对耕地的占用 | 第46-48页 |
·消极影响机理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定量分析 | 第50-54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5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50-51页 |
·山东省生态足迹计算及分析 | 第51-53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山东城镇化对耕地保护正效应评价 | 第55-65页 |
·定性分析 | 第55-57页 |
·有利于转移富裕劳动力,减小耕地压力 | 第55页 |
·有利于增加农村耕地 | 第55-56页 |
·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 | 第56-57页 |
·有利于促进农业经营的专业化和规模化 | 第57页 |
·定量分析 | 第57-63页 |
·农地建设、城镇化和耕地变化的关系 | 第57-59页 |
·耕地变化的计量模型的构建 | 第59-60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60-63页 |
·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六章 促进城镇发展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65-71页 |
·土地市场规范机制 | 第65-68页 |
·征地范围清晰化、征地方式市场化的征用和征购制度 | 第65-66页 |
·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、政府调控为辅的土地储备制度 | 第66-67页 |
·规范培育土地市场,建立和完善集约用地的市场机制 | 第67-68页 |
·城镇化体制创新机制 | 第68-69页 |
·建立城镇建设用地的约束机制 | 第68页 |
·建立城镇集约用地的激励机制 | 第68-69页 |
·建立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综合平衡机制 | 第69页 |
·耕地保护科技创新机制 | 第69-71页 |
·加快城镇供地指标体系研究 | 第69-70页 |
·加快用地集约化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| 第70页 |
·加快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网络建设的研究 | 第70-71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71-73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71页 |
·不足 | 第71-72页 |
·展望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