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气健脾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
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临床研究 | 第8-16页 |
1 一般资料 | 第8-9页 |
·病例来源 | 第8页 |
·大肠癌诊断标准 | 第8页 |
·病例纳入标准 | 第8页 |
·病例排除标准 | 第8-9页 |
·病例剔除标准 | 第9页 |
2 入选病例一般临床资料 | 第9-10页 |
3 治疗方法 | 第10页 |
·化疗药物 | 第10页 |
·方法 | 第10页 |
4 观察指标和方法 | 第10-11页 |
·治疗前后主症变化 | 第10页 |
·治疗前后肿瘤病灶的变化 | 第10页 |
·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| 第10-11页 |
·一般情况评定 | 第11页 |
·毒副反应 | 第11页 |
·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EA 的变化 | 第11页 |
5 疗效判定 | 第11-12页 |
·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 | 第11页 |
·中医证候改善评定 | 第11页 |
·生活质量评定(KPS 评分) | 第11-12页 |
·毒副反应评定 | 第12页 |
·免疫功能评定 | 第12页 |
·体重变化评定 | 第12页 |
6 统计方法 | 第12页 |
7 治疗结果 | 第12-16页 |
·治疗前后肿瘤病灶的变化 | 第12页 |
·治疗前后主症变化 | 第12-13页 |
·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 | 第13-14页 |
·治疗前后体重变化 | 第14页 |
·治疗前后生活质量(KPS 评分)变化 | 第14页 |
·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(CEA)变化 | 第14-15页 |
·治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 | 第15-16页 |
讨论 | 第16-26页 |
1 中医对大肠癌的认识 | 第16-17页 |
·对大肠癌病名的认识 | 第16页 |
·对大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16-17页 |
2 益气健脾法的确立依据 | 第17-18页 |
·中医理论依据 | 第17-18页 |
·现代临床和实验依据 | 第18页 |
3 现代医学对大肠癌病因、发病机制的认识 | 第18-20页 |
·环境因素 | 第18-19页 |
·遗传因素 | 第19页 |
·疾病影响因素 | 第19页 |
·其他因素 | 第19-20页 |
4 健脾汤方药探讨 | 第20-23页 |
·组方及方义 | 第20页 |
·中药功效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| 第20-23页 |
5 疗效评价及作用机理探讨 | 第23-24页 |
·疗效评价 | 第23页 |
·作用机理探讨 | 第23-24页 |
6 临证体会 | 第24-26页 |
·重视大肠癌的综合治疗 | 第24页 |
·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| 第24页 |
·辨证治疗,重视脾胃 | 第24-26页 |
结语 | 第26-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7-30页 |
综述 | 第30-36页 |
附录 | 第36-39页 |
致谢 | 第39-40页 |
详细摘要 | 第40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