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园艺论文--观赏园艺(花卉和观赏树木)论文--观花树木类论文--牡丹论文

‘凤丹(Paeonia ostii‘Feng Dan)生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目录第7-11页
1 引言第11-23页
   ·植物双受精过程研究进展第11-14页
     ·雌配子体第11-13页
     ·雄配子体第13页
     ·花粉在柱头上萌发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双受精过程第14页
   ·植物胚胎发育的研究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 ·胚发育过程第14-15页
     ·胚乳发育过程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偏离寻常的胚胎发育方式—多核原胚第16-17页
   ·牡丹生殖生物学研究进展第17-19页
     ·牡丹花粉离体培养及储藏方法研究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紫斑牡丹生殖生物学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  ·矮牡丹传粉生物学研究第19页
   ·杨山牡丹研究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·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0-23页
     ·对于育种方面的意义第20页
     ·对于植物学上的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 ·研究胚发育的意义第21页
     ·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图第22-23页
2.牡丹花粉储藏特性的研究第23-32页
   ·材料和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研究材料第23页
     ·花粉萌发率测定方法第23页
     ·花粉培养液的筛选第23-24页
     ·花粉储藏特性的研究第24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24-30页
     ·蔗糖和硼酸浓度对牡丹花粉萌发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情况第25-26页
     ·牡丹花粉萌发率与培养时间的关系第26-28页
     ·不同储藏条件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第28-30页
   ·小结与讨论第30-32页
     ·蔗糖与硼酸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储藏时间与花粉萌发特性的相关性第31-32页
3.‘凤丹’有性繁殖特性研究第32-37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32-33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第32页
     ·授粉方法第32-33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3-35页
     ·‘凤丹’品种内授粉亲和性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·‘凤丹’与观赏牡丹杂交结实情况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·小结与讨论第35-37页
4 ‘凤丹’双受精过程的观察第37-47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37-38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第37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37-38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8-42页
     ·‘凤丹’柱头特征第38页
     ·花粉在柱头上萌发第38-40页
     ·花粉管在雌蕊中的生长途径第40页
     ·花粉管进入胚囊及精细胞的释放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双受精过程及其经历的时间第41-42页
   ·小结与讨论第42-47页
     ·柱头对花粉萌发的影响及胼胝质反应第42页
     ·牡丹花粉管通道第42-43页
     ·花粉管准确进入胚珠的机制第43页
     ·双受精过程第43-45页
     ·不同试验方法导致的结果差异性第45页
     ·多精入卵现象第45-47页
5 ‘凤丹’胚和胚乳发育过程的观察第47-54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47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第47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47页
       ·材料准备第47页
       ·‘凤丹’胚珠石蜡切片的制作第47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47-50页
     ·‘凤丹’胚发育过程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·原胚阶段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·器官分化阶段第48页
       ·生长、成熟阶段第48-49页
     ·‘凤丹’胚乳发育过程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·游离核阶段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·细胞化阶段第50页
       ·生长、成熟阶段第50页
   ·小结与讨论第50-54页
     ·游离核胚乳的细胞化第50-51页
     ·‘凤丹’与紫斑牡丹胚胎发育时间进程的差异第51页
     ·胚和胚乳发育的相关性及胚胎败育问题第51-52页
     ·芍药科胚胎发育的特殊性第52-54页
6 结论与展望第54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73页
导师简介第73-74页
个人简介第74-75页
致谢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原牡丹品种生物学及形态特性研究
下一篇:百合耐低温品种筛选及相应生产技术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