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关键力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致谢 | 第8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18页 |
·引言 | 第14页 |
·连续刚构桥的发展情况及特点 | 第14-15页 |
·连续刚构桥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| 第15页 |
·连续刚构的研究现状 | 第15页 |
·连续刚构的发展趋势 | 第15页 |
·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5-17页 |
·课题来源以本文工作内容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有限元法理论及其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| 第18-23页 |
·有限元法的概述 | 第18-20页 |
·有限元的发展概况 | 第18页 |
·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 | 第18-20页 |
·有限元法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| 第20-23页 |
·概述 | 第20页 |
·有限元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的优点 | 第20-21页 |
·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基本思路 | 第21页 |
·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 | 第21-22页 |
·ANSYS中混凝土的本构关系—各向同性本构关系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连续刚构桥零号块分析的关键问题处理 | 第23-28页 |
·连续刚构桥零号块介绍 | 第23页 |
·结构的简化与理论基础 | 第23页 |
·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处理 | 第23-25页 |
·预应力及预应力钢筋的处理 | 第25-26页 |
·预应力及预应力钢筋的模拟方法简介 | 第25-26页 |
·整体式建模的具体方法 | 第26页 |
·本文的处理方法 | 第26页 |
·零号块端面荷载的处理 | 第26-28页 |
·弯矩的转化与施加 | 第26-27页 |
·中性轴与预应力钢筋的关系 | 第27页 |
·剪力的转化与施加 | 第27页 |
·轴力的转化与施加 | 第27-28页 |
第四章 桥梁中零号块的空间应力分析 | 第28-34页 |
·模型概述 | 第28页 |
·预应力的施加与实现 | 第28-29页 |
·工况定义 | 第29-30页 |
·全桥模型建立,内力提取与转化 | 第30页 |
·零号块的空间有限元分析 | 第30-3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·零号块工作情况 | 第32-33页 |
·设计建议 | 第33-34页 |
第五章 悬臂施工过程的分析方法 | 第34-40页 |
·概述 | 第34页 |
·施工阶段简介 | 第34页 |
·分段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应用ANSYS对桥梁施工过程的模拟过程 | 第35-37页 |
·结构构件的模拟 | 第35页 |
·主梁预应力钢筋的模拟 | 第35-36页 |
·施工过程中挂篮的模拟 | 第36-37页 |
·挂篮的组成及设计 | 第36-37页 |
·ANSYS中挂篮的模拟 | 第37页 |
·ANSYS中进行施工工艺分析的相关技术 | 第37-40页 |
·参数化设计语言(APDL)简介 | 第37页 |
·单元的生死功能 | 第37-40页 |
第六章 主梁浇筑过程中的强度、刚度数值模拟与监测 | 第40-62页 |
·概述 | 第40-41页 |
·工程概况 | 第40-41页 |
·大桥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| 第41页 |
·应力监测 | 第41-42页 |
·控制截面选择 | 第41页 |
·布点原则 | 第41-42页 |
·应力测试的影响因素 | 第42页 |
·挠度监控 | 第42-44页 |
·箱梁悬臂施工变形成因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挠度监测方法 | 第43页 |
·综合修正值的评估 | 第43-44页 |
·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44-45页 |
·建模原则与思路 | 第44页 |
·单元类型选择 | 第44页 |
·材料特性参数 | 第44-45页 |
·网格划分 | 第45页 |
·加载 | 第45-46页 |
·边界条件的处理 | 第45-46页 |
·施工阶段预应力的模拟 | 第46页 |
·仿真分析工况划分 | 第46-48页 |
·模型求解 | 第48页 |
·荷载步选项设置 | 第48页 |
·收敛准则与求解过程 | 第48页 |
·计算结果与分析 | 第48-56页 |
·应力结果 | 第48-52页 |
·变形结果 | 第52-56页 |
·ANSYS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 | 第56-61页 |
·混凝土浇筑的挠度计算 | 第56页 |
·预应力筋张拉的挠度(反拱)计算 | 第56-57页 |
·混凝土浇筑和预应力张拉的总挠度 | 第57-60页 |
·综合修正值的确定 | 第60-61页 |
·总结 | 第61-62页 |
第七章 全文总结 | 第62-64页 |
·论文总结 | 第62页 |
·课题展望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