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4页 |
引言 | 第14-15页 |
1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PAHs的研究综述 | 第15-29页 |
·大气颗粒物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·多环芳烃(PAHs)简介 | 第17-20页 |
·多环芳烃的种类及性质 | 第17-19页 |
·多环芳烃的来源及分布 | 第19-20页 |
·多环芳烃的毒性和危害 | 第20页 |
·多环芳烃迁移转化 | 第20-22页 |
·多环芳烃形成机理及转化迁移 | 第20-21页 |
·多环芳烃的降解 | 第21-22页 |
·大气颗粒物上多环芳烃的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采样技术 | 第22页 |
·样品前处理 | 第22-23页 |
·样品纯化 | 第23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23页 |
·源解析 | 第23-25页 |
·健康风险评价 | 第25-27页 |
·小结 | 第27-29页 |
2 淮南市大气中PAHs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| 第29-43页 |
·研究区概况 | 第29-31页 |
·气候特点 | 第29-30页 |
·环境状况 | 第30-31页 |
·布点 | 第31-32页 |
·主要器材 | 第32-34页 |
·仪器和装置 | 第32-34页 |
·试剂和材料 | 第34页 |
·样品采集 | 第34-36页 |
·采样滤膜及滤膜前处理 | 第34-35页 |
·采样流程及注意事项 | 第35页 |
·采样时间及气象条件 | 第35-36页 |
·样品预处理 | 第36-38页 |
·多环芳烃的GC-MS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分析条件 | 第38页 |
·定量曲线的绘制 | 第38-39页 |
·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(QA/QC) | 第39-41页 |
·样品分析结果 | 第41-43页 |
3 淮南市大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 | 第43-74页 |
·淮南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分析 | 第43-49页 |
·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 | 第43页 |
·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水平 | 第43-44页 |
·淮南市大气PM_(10)浓度特征分布 | 第44-46页 |
·大气中PM_(10)质量浓度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| 第46-49页 |
·淮南市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水平 | 第49-63页 |
·淮南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PAHs的浓度水平 | 第49页 |
·淮南市PM_(10)浓度与PAHs的关系 | 第49-50页 |
·淮南PM_(10)中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 | 第50-56页 |
·PAHs单体质量浓度和不同环数芳烃的分布特征 | 第56-60页 |
·PAHs相关性分析 | 第60-63页 |
·PM_(10)中多环芳烃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| 第63-67页 |
·温度与PM_(10)质量浓度的关系 | 第63-65页 |
·风速与PAHs质量浓度的关系 | 第65-66页 |
·相对湿度与PAHs质量浓度的关系 | 第66-67页 |
·淮南市大气中多环芳烃源解析 | 第67-71页 |
·淮南市污染源分析 | 第68页 |
·多环芳烃特征比值研究 | 第68-71页 |
·多环芳烃健康风险评估 | 第71-72页 |
·小结 | 第72-74页 |
4 结论与展望 | 第74-77页 |
·结论 | 第74-76页 |
·展望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5页 |
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