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目录 | 第8-11页 |
| Contents | 第11-14页 |
| 1 绪论 | 第14-22页 |
| 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4页 |
| ·氧化钛矿业简史 | 第14-15页 |
| ·二氧化钛的结构与性能 | 第15-16页 |
| ·二氧化钛的晶体结构 | 第15页 |
| ·二氧化钛的性能 | 第15-16页 |
| ·球形氧化钛粉末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| 第16-18页 |
| ·球形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| 第16-18页 |
| ·球形氧化钛粉末的应用 | 第18页 |
| ·球形氧化钛的表征 | 第18-19页 |
| ·粒度测定 | 第18-19页 |
| ·涂层硬度测定 | 第19页 |
| ·涂层拉伸强度测定 | 第19页 |
| ·SEM测定 | 第19页 |
| ·红外光谱测定 | 第19页 |
| ·热喷涂制备氧化钛涂层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0页 |
| ·本课题研究目标、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| ·本课题工艺流程 | 第21-22页 |
| 2 钛白粉球化试验 | 第22-33页 |
| ·前言 | 第22页 |
| ·表面活性剂简介 | 第22-25页 |
| ·粘结剂简介 | 第22-25页 |
| ·润滑剂简介 | 第25页 |
| ·试验原料及工艺参数的确定 | 第25-27页 |
| ·原料的确定 | 第26页 |
| ·表面活性剂的确定 | 第26-27页 |
| ·喷雾造粒工艺参数的确定 | 第27页 |
| ·试验部分 | 第27-29页 |
| ·试验所用原料及设备 | 第27-28页 |
| ·试验过程 | 第28-29页 |
| ·样品的性能表征 | 第29-31页 |
| ·样品的粒径测定 | 第29-30页 |
| ·样品的SEM测定 | 第30-31页 |
| ·样品的红外光谱测定 | 第31页 |
| ·氧化钛中加入单一粘结剂与混合粘结剂的SEM比较 | 第31-33页 |
| 3 氧化钛烧结试验 | 第33-48页 |
| ·前言 | 第33页 |
| ·烧结工艺简介 | 第33-35页 |
| ·烧结基本原理 | 第33页 |
| ·烧结工艺流程 | 第33-34页 |
| ·烧结气氛的控制 | 第34-35页 |
| ·烧结工艺参数的确定 | 第35-38页 |
| ·烧结起点、终点温度的确定 | 第35页 |
| ·保温点的选择 | 第35-36页 |
| ·粉末烧结工艺的制定 | 第36-38页 |
| ·试验原料及设备 | 第38-39页 |
| ·试验原料 | 第38页 |
| ·试验设备 | 第38-39页 |
| ·试验流程 | 第39页 |
| ·样品性能表征 | 第39-46页 |
| ·样品物理性能表征 | 第39-40页 |
| ·样品的粒径测定 | 第40-42页 |
| ·样品的SEM测定 | 第42-46页 |
| ·样品的红外光谱测定 | 第46页 |
| ·氧化钛在相同烧结温度下是否加入保温点的SEM比较 | 第46-48页 |
| 4 氧化钛等离子喷涂试验 | 第48-57页 |
| ·前言 | 第48页 |
| ·等离子喷涂简介 | 第48-53页 |
| ·等离子喷涂分类 | 第48页 |
| ·等离子喷涂原理 | 第48-49页 |
| ·等离子喷涂工艺流程 | 第49-51页 |
| ·等离子喷涂设备 | 第51页 |
| ·影响涂层质量的工艺参数 | 第51-52页 |
| ·等离子喷涂技术的发展趋势 | 第52-53页 |
| ·试验部分 | 第53-54页 |
| ·试验原料 | 第53-54页 |
| ·试验设备 | 第54页 |
| ·试验过程 | 第54页 |
| ·氧化钛涂层性能表征 | 第54-57页 |
| ·氧化钛涂层拉伸强度测试 | 第55页 |
| ·氧化钛涂层的硬度测试 | 第55页 |
| ·涂层SEM测试 | 第55-56页 |
| ·涂层的红外光谱 | 第56-57页 |
| 5 结论及展望 | 第57-59页 |
| ·结论 | 第57页 |
| ·展望 | 第57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| 致谢 | 第62-63页 |
|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