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

城市流视角下江淮城市群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4页
 第一节 研究的背景及关注的问题第9-10页
 第二节 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一、研究的目的第10页
  二、研究的意义第10-11页
 第三节 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11-12页
  一、研究方法第11页
  二、研究思路第11-12页
 第四节 主要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2-14页
第二章 城市群研究现状综述第14-21页
 第一节 城市群的一般性理论研究第15-16页
 第二节 运用城市流分析对城市群发展进行研究第16-21页
第三章 江淮城市群发展的现状第21-33页
 第一节 江淮城市群的含义及其发展的意义第21-24页
  一、江淮城市群的含义第21-23页
  二、发展江淮城市群的意义第23-24页
 第二节 江淮城市群各市发展情况第24-29页
  一、核心城市的发展情况第24-26页
  二、重要城市的发展情况第26-27页
  三、基础城市的发展情况第27-29页
 第三节 江淮城市群发展的总体状况第29-33页
第四章 江淮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第33-38页
 一、群区内各市经济差异大、联系不紧密第33页
 二、缺乏区域合作意识第33-34页
 三、政府间竞争激烈严重影响群区的一体化发展第34页
 四、核心城市的综合实力不够强第34-35页
 五、群区内城市流较弱第35-38页
第五章 江淮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38-57页
 第一节 城市流强度的概念、计算及其结构分析第38-45页
  一、城市流强度概念第38-39页
  二、城市流强度计算和分析第39-43页
  三、江淮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结构分析第43-45页
 第二节 江淮城市群发展的城市流强度模型第45-49页
 第三节 影响江淮城市群的关键因素——工业结构分析第49-57页
  一、工业结构关系的判断方法第49-50页
  二、群区各市间工业结构关系的测度和分类评价第50-54页
  三、群区各市工业部门分析第54-57页
第六章 强化城市流促进江淮城市群发展的对策第57-61页
 一、树立城市群发展意识第57页
 二、加强群区城市的基础建设第57-58页
 三、强化核心城市城市流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第58-59页
 四、优化群区工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第59页
 五、加强生态与环境保护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4页
致谢第64-6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-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合肥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
下一篇:金融效率与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性研究--基于安徽省和江苏省实证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