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QDII概述 | 第10-18页 |
第一节 QDII简介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QDII制度的发展历程 | 第11-12页 |
第三节 QDII产品发行以来的市场表现 | 第12-13页 |
第四节 QDII产品表现不佳的原因 | 第13-15页 |
一、汇率风险 | 第13-14页 |
二、系统性风险 | 第14页 |
三、信用风险 | 第14页 |
四、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国际经验,使QDII产品规避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 | 第14页 |
五、对QDII的将监管模式尚不完善,力度有待加强 | 第14-15页 |
六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中,没有明确规定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 | 第15页 |
第五节 QDII制度推行的意义 | 第15-18页 |
一、分散投资风险,降低总体投资回报的波动率 | 第15-16页 |
二、通过投资境外资本市场可以弥补国内投资市场和投资产品的不足 | 第16页 |
三、有利于给内地有实力的券商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,推动内地券商走向国际市场 | 第16页 |
四、为国内居民进行国际资本市场投资提供正规的途径,也可以加强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对境内资本流出的监管和控制 | 第16-17页 |
五、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形象,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,实现资金融通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QDII产品资产配置状况分析 | 第18-34页 |
第一节 QDII基金总体经营状况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股票投资的集中度指数分析 | 第19-24页 |
一、前十大重仓股占比分析 | 第19-20页 |
二、股票集中度分析 | 第20页 |
三、行业集中度分析 | 第20-22页 |
四、投资区域集中度 | 第22-24页 |
第三节 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基础上的绩效分析 | 第24-27页 |
第四节 投资者行为选择分析 | 第27-31页 |
一、仓位控制分析 | 第27-28页 |
二、投资者交易策略分析及绩效研究 | 第28-31页 |
(一) 模型的引入和介绍 | 第28-29页 |
(二) 实证分析QDII的交易策略以及与收益率的关系 | 第29-31页 |
第五节 QDII的资产配置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4页 |
一、投资区域选择集中 | 第31-32页 |
二、股票类别选择过于集中 | 第32-33页 |
三、欠缺资产管理能力和自主设计产品的能力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对我国QDII产品资产配置的实证研究 | 第34-47页 |
第一节 基于均值-方差模型下的实证研究 | 第34-38页 |
一、理论概述 | 第34-37页 |
(一) 投资组合中的收益率与风险 | 第34-35页 |
(二) 模型的建立 | 第35-37页 |
二、利用模型实证分析QDII的投资策略 | 第37-38页 |
第二节 基于VaR模型下的实证研究 | 第38-47页 |
一、模型概述 | 第38-42页 |
二、利用模型,实证分析我国QDII产品应如何进行投资市场的选择 | 第42-47页 |
第四章 对我国QDII产品发展策略的几点建议 | 第47-52页 |
第一节 细致划分投资区域,增加对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投资比例 | 第47-49页 |
一、注重对新兴资本市场的投资,细分投资区域 | 第47-48页 |
二、加大对固定收益类产品的研发力度,增加对高收益产品的投资比例 | 第48-49页 |
第二节 QDII产品投资广度的扩张 | 第49-52页 |
一、对绝对收益产品的开发研究 | 第50页 |
二、加大"另类资产投资" | 第50-52页 |
结束语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致谢词 | 第55-5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