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英文摘要 | 第9-12页 |
前言 | 第12-14页 |
一、国内外远程医学发展现状 | 第12页 |
二、立题依据 | 第12页 |
三、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| 第12页 |
四、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| 第12-13页 |
五、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第一部分 远程医学的发展历程、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| 第14-38页 |
一、远程医学的概念、内涵与外延 | 第14-16页 |
(一) 远程医学的概念 | 第14页 |
(二) 远程医学的内涵 | 第14-15页 |
(三) 远程医学的外延 | 第15-16页 |
二、远程医学发展历程分析 | 第16-24页 |
(一) 文献数据获取 | 第16页 |
(二) 计量分析方法 | 第16页 |
(三) 数据分析结果 | 第16-23页 |
(四) 发展阶段划分 | 第23-24页 |
三、远程医学研究热点分析 | 第24-30页 |
(一) 数据检索策略 | 第24页 |
(二) 共词分析方法 | 第24页 |
(三) 数据处理过程 | 第24-26页 |
(四) 热点分析结果 | 第26-30页 |
四、美军远程医学发展特点与启示 | 第30-33页 |
(一) 政策引导动态调整,经费保障及时跟进 | 第30-31页 |
(二) 注重标准规范建设,力求系统互联互通 | 第31-32页 |
(三) 大力研发终端装备,远程技术持续升级 | 第32页 |
(四) 运行机制健全配套,确保全球实时联通 | 第32-33页 |
(五) 人才队伍不够稳定,影响应用效能发挥 | 第33页 |
五、远程医学发展趋势分析 | 第33-38页 |
(一) 系统建设通用一体化 | 第34页 |
(二) 装备发展小型机动化 | 第34页 |
(三) 技术建设管理标准化 | 第34-35页 |
(四) 平时应用领域专科化 | 第35页 |
(五) 军事应用逐步常态化 | 第35-38页 |
第二部分 武警远程医学的发展现状、问题与思考 | 第38-50页 |
一、发展现状的分析 | 第38-45页 |
(一) 武警远程医学发展概况 | 第38页 |
(二) 武警远程医学应用调查 | 第38-43页 |
(三) 武警远程医学现状评估 | 第43-45页 |
二、存在问题的分析 | 第45-48页 |
(一) 管理滞后于硬件建设,远程医学信息网的整体效益不高 | 第45-46页 |
(二) 相关法规体系尚不完善,制约远程医学应用领域的拓展 | 第46页 |
(三) 编制制约及专业能力素质要求高,人才队伍建设成短板 | 第46页 |
(四) 缺乏野战化研究应用,不适应多样化武警任务保障需求 | 第46-47页 |
(五) 会诊时间偏长病历不规范,严重影响远程医学会诊质量 | 第47-48页 |
三、系统建设的思考 | 第48-50页 |
(一) 通信网络和传输技术平台是系统建设的基础 | 第48页 |
(二) 病历数据与工作流程标准化是系统运行前提 | 第48页 |
(三) 末端建设和野战机动装备是系统建设的重点 | 第48页 |
(四) 平战时多领域应用常态化是系统发展的动力 | 第48页 |
(五) 健全的法规制度是实现系统功能的重要保证 | 第48-50页 |
第三部分 武警远程医学创新发展策略 | 第50-64页 |
一、科学确定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、目标与原则 | 第50-52页 |
(一) 创新发展思路 | 第50页 |
(二) 创新发展目标 | 第50页 |
(三) 创新发展原则 | 第50-52页 |
二、合理选择创新发展的突破口 | 第52-56页 |
(一) 解决通信带宽的瓶颈问题 | 第52-53页 |
(二) 推进武警远程医疗野战化 | 第53-54页 |
(三) 加强会诊专家数据库建设 | 第54页 |
(四) 提高会诊病历标准化程度 | 第54-55页 |
(五) 确保远程会诊流程规范化 | 第55-56页 |
三、具体落实创新发展的保障措施 | 第56-64页 |
(一) 强化引导监督,为创新发展提供坚强领导 | 第56-57页 |
(二) 完善法规体系,为创新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| 第57-59页 |
(三) 加强队伍建设,为创新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| 第59-60页 |
(四) 着眼整体效益,为创新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| 第60-61页 |
(五) 加强远程教育,为创新发展拓展应用空间 | 第61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78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8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