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20页 |
| ·伺服系统的发展简介 | 第9-10页 |
| ·交流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 | 第10-11页 |
| ·交流传动伺服系统分类 | 第11-12页 |
| ·交流伺服的控制策略 | 第12-14页 |
| ·交流伺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| 第14-18页 |
| ·交流伺服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| ·交流伺服的发展趋势 | 第16-18页 |
| 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| 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| 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| 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和标幺值形式 | 第20-28页 |
| ·引言 | 第20页 |
| ·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| 第20-21页 |
| ·永磁同步电机的分类 | 第21-22页 |
| ·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| 第22-26页 |
| ·标幺值模型 | 第26-27页 |
| ·标幺值基值的选取 | 第26页 |
| ·数学模型的标幺值形式 | 第26-2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第3章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| 第28-42页 |
| ·引言 | 第28页 |
| ·直接转矩控制简介 | 第28页 |
| ·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特点 | 第28-29页 |
| ·直接转矩控原理 | 第29-33页 |
| ·逆变器的原理 | 第29-33页 |
| ·空间电压矢量的选择 | 第33页 |
| ·永磁同步电机的DTC的实现 | 第33-35页 |
| ·DTC在MATLAB/SIMULINK中的仿真 | 第35-41页 |
| ·MATLAB简介 | 第35页 |
| ·SIMULINK工具箱简介 | 第35-36页 |
| ·仿真模型 | 第36-37页 |
| ·仿真结果 | 第37-4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| 第4章 直接转矩控制空间矢量调制 | 第42-56页 |
| ·传统DTC的不足 | 第42页 |
| ·空间矢量调制原理 | 第42-45页 |
| ·SVPWM简介 | 第42页 |
| ·SVPWM的实现 | 第42-45页 |
| ·SVPWM的优化 | 第45页 |
| ·直接转矩控制空间矢量调制 | 第45-48页 |
| ·DTC-SVM在MATLAB/SIMULINK下的仿真 | 第48-5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第5章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的数字化实现 | 第56-69页 |
| ·引言 | 第56页 |
| ·DSP TMS320的介绍 | 第56-58页 |
| ·DSP TMS320F2407的介绍 | 第57-58页 |
| ·智能功率模块 | 第58-60页 |
| ·智能功率模块的介绍 | 第58-59页 |
| ·智能功率模块的驱动和保护电路 | 第59-60页 |
| ·直接转矩控制的算法实现 | 第60-64页 |
| ·i_a,i_b的计算 | 第60页 |
| ·数字PID调节器 | 第60-62页 |
| ·电机转速的计算 | 第62-64页 |
| ·SVPWM的DSP实现 | 第64页 |
| ·DTC实验及结果 | 第64-68页 |
| ·实验平台介绍 | 第64-65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65-6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| 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| 致谢 | 第73-74页 |
| 附录A 电机参数 | 第74-75页 |
|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