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小麦抗禾谷缢管蚜的生理机制研究

摘要第1-4页
Summary第4-9页
缩略语表第9-10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0-22页
 1 植物抗虫机理研究进展第10-15页
   ·植物对昆虫的防御反应第11-13页
   ·植食性昆虫诱导的植物抗性研究进展第13-15页
 2 小麦蚜害及抗虫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15-17页
   ·小麦蚜虫的种类第15页
   ·蚜虫为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15-16页
   ·小麦抗虫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16-17页
 3 小麦抗蚜性研究进展第17-21页
   ·小麦抗蚜的形态学机制第17-18页
   ·营养物质与抗蚜性关系第18-19页
   ·次生物质与小麦抗蚜性关系第19-20页
   ·保护酶类与小麦抗蚜性关系第20-21页
 4 研究意义第21-22页
第二章 小麦不同品种抗蚜性的田间鉴定与评价第22-24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22页
   ·实验设计第22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22-23页
 2 鉴定结果第23-24页
第三章 禾谷缢管蚜为害对五个小麦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24-43页
 第一节 禾谷缢管蚜为害对五个小麦品种营养物质的影响第25-31页
  1 材料与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25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·数据分析处理第26页
  2 结果与分析第26-30页
   ·接虫前后不同抗蚜小麦品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分析第26-28页
   ·接虫前后不同抗蚜小麦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分析第28-30页
  3 小结第30-31页
 第二节 禾谷缢管蚜为害对五个小麦品种SOD、POD、PPO 酶活性的影响第31-40页
  1 材料与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·试验材料与处理第31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·数据分析处理第33页
  2 结果与分析第33-38页
   ·接虫前后不同抗蚜小麦品种SOD 的变化分析第33-35页
   ·接虫前后不同抗蚜小麦品种POD 的变化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·接虫前后不同抗蚜小麦品种PPO 的变化分析第37-38页
  3 小结第38-40页
 第三节 禾谷缢管蚜为害对五个小麦品种总酚的影响第40-43页
  1 材料与方法第40页
   ·试验材料与处理第40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40页
   ·数据分析处理第40页
  2 结果与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·接虫前后不同抗蚜小麦品种总酚含量的变化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·小麦不同品种总酚含量与品种蚜量比值的相关分析第42页
  3 小结第42-43页
第四章 结论与讨论第43-48页
 1 结论第43-44页
   ·田间抗蚜评定结果第43页
   ·可溶性糖与抗蚜性方面第43页
   ·可溶性蛋白与抗蚜性方面第43页
   ·三种保护酶与抗蚜性方面第43页
   ·次生物质总酚与抗蚜性方面第43-44页
 2 讨论第44-48页
   ·可溶性糖与抗蚜性的关系第44页
   ·可溶性蛋白与抗蚜性的关系第44-45页
   ·SOD、PPO、POD 三种酶与抗蚜性的关系第45-46页
   ·总酚与抗蚜性的关系第46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5页
致谢第55-56页
作者简介第56-57页
导师简介第57-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盐胁迫对燕麦萌发及生长后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
下一篇:苜蓿和草木樨体细胞融合的基础研究